1例双侧局部转移皮瓣治疗截瘫术后双侧臀部压疮的护理

/ 1

1例双侧局部转移皮瓣治疗截瘫术后双侧臀部压疮的护理

李霞闫春锐仲崇华

李霞闫春锐仲崇华(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骨伤研究所264400)

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般表现为局部症状,但严重感染的压疮,可出现全身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我科于2010年7月收治了1例双侧臀部深Ⅳ度压疮的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40d,创面愈合出院。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6岁,于22年前因车祸导致截瘫,曾在我院治疗。2009年12月,患者双侧臀部皮肤破溃,不宜愈合。于当地医院给予换药治疗,溃疡面逐渐扩大、溃烂有渗出。于2010年7月3日收入我科。入院时可见左臀部有15cm×10cm创面,创面中心部位左股骨头外露,有渗液;右臀部有10cm×8cm创面,创面深及肌层,坐骨结节外露,有渗液。查体贫血貌,HGB53g/L,RBC1.97×109,CPR100.8g/L,Urea14.71mmol/L。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药物及输血等对症治疗后,病人身体状况好转。在全麻下将坏死的肌肉及皮肤彻底清除,用双氧水、三型安尔碘、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三次,于左臀部局部转移15cm×10cm皮瓣覆盖大粗隆部疮面,右臀部局部转移10cm×8cm皮瓣覆盖坐骨结节部疮面,彻底止血、冲洗,各置引流管1条,缝合皮肤,供皮区打包植皮,术中出血约1000ml,输全血800ml,手术顺利,病人安返病房。术后继续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药物及对症治疗。患者住院40天,创面愈合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本例为截瘫术后压疮患者,病程长,患者双下肢瘫痪,长年卧床不起,经济困难一直困扰着患者和家属。患者表现出悲观、失望、懒言,不愿与人交流,对治疗丧失信心,担心预后情况,家属也在患者面前流露药物治疗费用贵及担心手术后效果不乐观的情绪。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首先要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对家属表现出的情绪变化给予理解。提供局部转移皮瓣的相关知识及康复后的护理要求,让家属及患者对压疮的治疗和预后有信心,减轻其心理负担,并尽可能帮助患者及家属解决实际困难,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2术前准备除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化验、备皮、药物过敏皮试外,根据病情适量备血。同时术前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药物及输血等治疗;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肺功能通气量一般呈限制性缩小,呼吸变浅,痰液易积聚,致部分肺泡不张,易引起肺部感染。为预防肺部感染,术前指导患者每30min做一次有效咳嗽及深吸气,增加动脉含氧量。由于这种呼吸较深,潮气量大,可增加膈肌力量,使肺泡通气量增加,简单易行。

2.3体位训练为适应术中及术后体位要求,术前3~5天开始进行俯卧位训练,训练期间,不可离开患者,因截瘫患者俯卧时,无力抬头,时间长应警惕憋气、窒息;留置导尿管,准备手术。

3术后护理

3.1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h,禁饮食6h。因手术部位在臀部,骶尾部用4块小气垫将臀部垫起,避免臀部受压。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伤口渗血情况,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3.2体位护理取俯卧位,用可调式防褥气垫充气70°,既不影响膈肌运动,又不影响腹式呼吸。随时调节防褥气垫,可由70°降至60°,再由60°降至50°,50°降至30°,如此每2小时反复循环,以减轻手术部位再度受压。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其它部位发生压疮:①为患者宜受压的部位,如肩、肘、髋、膝、踝等部位垫上棉垫,以防再次发生压疮。②协助患者每小时变换体位,如45°侧俯卧位,即可避免手术部位及供皮区受压,又利于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③教会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3.3引流管的护理严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受压,脱出等,避免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每日更换一次性引流器。术后3日,引流管未继续引出血性液,遵医嘱拔除。

3.4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无碎屑,及时更换衣裤、被服。患者机体因压疮消耗需要大量营养,鼓励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以利于创面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适当补充钾、钙、镁等电解质,必要时给予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乳、能量合剂等,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和创面的愈合,减少感染的发生。

3.5预防肺部感染经常为患者叩背,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及深呼吸以利排痰,保持有效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4出院指导

给患者讲解出院后饮食、用药及自我护理方面的知识。嘱患者注意手术部位及其它部位受压,经常变换体位,以免皮肤再次破损。正确的家庭护理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告知患者家属细心护理,按时为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避免拖、拉、拽等动作,生活上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看到生活的希望,保持心情舒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