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镇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金山卫镇社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

高浩美徐勇

高浩美徐勇(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512)

【摘要】目的探寻高血压这一特殊人群,在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上可能存在不同于非高血压人群的分布特点和规律。方法对金山卫镇4个社区服务点的4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共进行834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两组人群之间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的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1),气虚质存在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平和质与阳虚质为高血压保护体质,阴虚质与痰湿质为高血压危险体质。

【关键词】高血压中医体质社区分布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54-02

我们课题组采用王琦教授的9种中医体质类型分类量表,对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部分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探寻高血压这一特殊人群,在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上可能存在不同于非高血压人群的分布特点和规律,现将方法及结果公布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及调查范围

本次研究调查时间从2012年4月至2013年6月,调查对象为金山卫镇社区北门居委会、钱圩居委会、农建村、塔港村4个社区服务点的40岁以上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和非高血压人群。共进行834例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其中高血压人群397例,非高血压人群437例。

1.2调查内容

参照《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手册》设计“中医体质与高血压病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六大部分,分别为一般情况、生活习惯、食疗情况、高血压病史、肥胖及相关病史、中医体质类型调查。中医体质分类方法。以2009年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为标准[1]。

1.3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按频数匹配方法,对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调查四个社区卫生服务点的40岁以上居民的健康档案,对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2009年)基层服务版为参考与非高血压人群,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每个服务点随机抽取高血压病人和非高血压人各110人。共调查880例,收回有效调查表834例,应答率94.8%,其中高血压人群397例,非高血压人群437例。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多变量数据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

2.结果

2.1一般人口学特征

共调查834例人群中,其中高血压人群397例,男性178例,女性21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9.48岁。非高血压人群437例,男性193例,男性244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8.46岁。两组人群性别和年龄比较经过t检验和X2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2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体质构成比的比较,见表1

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显示两组人群之间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的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1),气虚质存在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非高血压人群平和质、阳虚质的构成比例显著高于高血压人群,高血压人群中阴虚质、痰湿质构成比显著高于非高血压人群。由此可见,平和质与阳虚质为高血压保护体质,阴虚质与痰湿质为高血压危险体质。

表1高血压人群与非高血压人群体质构成比的比较(%)

体质类型

3.讨论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中医体质是以中医理论为主导,研究人类各种体质特征,体质类型的生理、病理特点,并以分析疾病的反应状态,病变的性质及发展趋向,从而指导疾病预防、治疗及养生康复的一门科学[3]。自20世纪70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同体质类型的个体,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不同,因而对某些疾病具有不同的易发性,该学说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多种疾病的预防治疗中了,在心血管领域,逐步被应用和采纳[4]。

3.1高血压发病与体质因素关系密切

中医学并无高血压的概念,有关高血压的认识多在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病名中描述。《素问》中提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刘完素认为本病的病因为风火;朱丹溪认为偏于痰,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张景岳则认为无虚不作眩。中医学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总体为阴阳失调,痰瘀互结[5]。其临床证型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雍盛。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对疾病的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起主导作用。本次研究调查表明体质特点符合高血压病机规律,说明痰湿质、阴虚质确实对高血压病存在倾向性和易患性。

3.2调治痰湿质、阴虚质是防治高血压的切入点

21世纪以来,重视疾病的预防已成为医学研究和干预的重点,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的一级预防,对于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意义。痰湿质、阴虚质是最容易发生原发性高血压体质类型,我们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应注意患者体质的分析,通过把握体质而了解其病变发展规律,注意化痰祛湿,滋阴降火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运用,改善和纠正患者的痰湿、阴虚体质,是高血压有效治本之法;同时可以更好地指导未病人群采用合理的调养措施,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改善偏颇体质,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中国中医制药出版社,2009,4:1.

[2]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丁].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3]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82.

[4]金艳蓉等,昆明地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调查分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1(7):79.

[5]邓旭光,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治的思路与方法.中医杂志.2000;4(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