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2-12
/ 2

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林亚丽

林亚丽吉林省镇赉县黑鱼泡镇中心校137300

新课程的实施使课堂成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我们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随着课改实践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关键。“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是激发、感召、唤醒学生进取心、上进心的一剂“良药”,是理想、抱负的“生长素”,是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一、在互动中,相互尊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加入儿童生活中,便发现小孩子有力量,不但有力量,而且有创造能力。”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其次才是学生的指导者,所以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心贴着心,听听他们心中的疑惑,了解他们的喜怒好恶,帮助解决他们想努力解决的问题。

1.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识字二》时,一个小朋友质疑:“老师,长辈也会犯错误吗?”我说:“会的,世上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那老师,你也犯错吗?”“对,我也有缺点,也会犯错误,欢迎小朋友来提醒。”“毛主席会犯错吗?”另一个学生问。“会。”我肯定地回答。“那一定只有宇宙是十全十美的了。”教师里像炸开了锅,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我急中生智:“世上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谁能知错就改,谁就离十全十美越来越近,大家也会敬佩他和喜欢他,你们说对吗?”一场争论终于结束了,我发现学生学这一课特别起劲,他们并没有因为我承认自己会犯错而看不起我,相反,我们更亲近了。

2.创设情境交融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时,我在课前故意把教室弄得凌乱不堪、纸屑满地。上课铃一响,同学们跑到教室都愣住了,瞪着一双双疑惑、胆怯的眼睛望着我。于是我问:“你们喜欢在这样的教室里学习吗?”“不喜欢。”他们异口同声。“为什么不喜欢?”学生开始讨论,在讨论中,他们认识到了环境恶劣对人的危害。趁热打铁,我又问:“该怎么办?”学生便动手开始摆正桌椅,捡地上的纸屑,不一会儿教室便又恢复了往日的清洁、整齐。于是我继续引导他们讨论:“以后怎么办?”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互动中,相互欣赏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他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乐于互动、学得开心。

例如,在教学欣赏打击乐曲《鸭子拌嘴》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学生带入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之中,我抓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的特点,从听觉、视觉入手,通过媒体播放《鸭子拌嘴》的画面和音乐,让学生主动来体验鸭子的角色,自觉地为后面的节奏创作积累素材。通过学生亲自参与音乐活动,从中体验了音乐、感受了音乐、创造了音乐。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媒体的画面和师生互相的交流中彼此欣赏,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火花,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在教学方法上,不光要求教师讲究教的艺术,还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精心设置、创设适合每节音乐课内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情趣,使学生敢于互动、乐于互动。

三、在互动中,共同求知

新型的课堂必须强调课堂互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师生在沟通和交往中有效互动,体现各自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才能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在教学《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钟姐姐对我说》一课时,我采取了五种活动形式进行互动教学。活动一,猜一猜。我出示关于钟表的谜语,让学生猜谜语,从谜语中感知钟表的作用。活动二,假如我是“钟姐姐”。首先,把课本内容编辑成童话剧《钟姐姐笑了》,让学生进行欣赏。其次,分小组讨论,如果我是“钟姐姐”,我会对明明说些什么?最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阐述自己小组达成的共识,并表演一番,要说明为什么认为“钟姐姐”会这样说、明明该怎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活动三,说说我自己。我提供了两种情境:(1)经常能早睡早起,起床速度、轻松;(2)经常被妈妈叫起,倍感困倦。根据这两种情境说说自己。活动四,说一说、议一议。结合课本插图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学生讨论、评价和提意见:西西这样下去会怎样?活动五,读一读。师生共同拍手读儿歌,让学生明确按时作息的好处。

著名教育家亚米契斯说:“要勇敢奋战啊,在这庞然大军中的一个小小的士兵!你的书本就是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一个分队,你的战场是整个世界,胜利是人类的文明。”这段话曾鼓舞了我很多年。而今天,我只想面对我的学生说一句:“孩子,我爱你们!”我更想迎着他们真诚的月光,听到深情的回应:“老师,我们也爱您!”因为在师生互动中,我们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潘景峰《课程改革新视野》.长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