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型霍乱与食源性霍乱关联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水型霍乱与食源性霍乱关联性分析

张海洋周少君

张海洋周少君(广州市南沙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1458)

【中图分类号】R51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6-0151-02

【摘要】目的探讨水型霍乱与食源性疾患的相关性。方法对近期出现的水型霍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月份出现1起,6例患者均为就餐后发病(占100%),在患者的排泄物中与饮食中均检出水型霍乱菌。结论加强对传染病的控制,以及食品卫生大的管理均对防止水型霍乱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水型霍乱相关性分析

伴随随着我国目前对霍乱的管理正不断加强,水型霍乱导致的食源性疾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2]。本文对近期出现的水型霍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水型霍乱与食源性疾患的相关性,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报道如下。

1水型霍乱与致病原因

90年代在印度爆发的霍乱大流行,共有2000多例患者死亡。该次流行即为水型霍乱所引发。自此,水型霍乱的致病被证实[3][4]。而该菌于生化特性方面同一般霍乱弧菌进行区分,被多数分类学临床研究所证实,水型霍乱同一般霍乱属于同一个种系,而对两者进行区别则有赖于分子生物学的技术遗迹血清学的分型。于正常人的胃酸当中,水型霍乱仅能够存活约4分钟左右,能够通过污染的食品以及水自口进行感染,而因为其对酸较敏感,通常于胃内会被很快的杀死,如果细菌的数量较多,并且胃酸比较缺乏,甚至出现降低时,则能够通过患者的胃进入到小肠内,从而引发感染。

2患者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特点

通常患者会食用不洁的食物,在发病前患者所在集体中也通常无传染源,特别需要排除是否食用过海产品。患者中毒的症状均以呕吐为首发症状,并且在呕吐物中需检查是否有致病菌,患者均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其体温多在38℃,该病潜伏期通常是3至7小时,其病程可为1至3天,而发病者往往食用过相同的食物,由于个体化差异,食用过同一食物并不会全部发病。

3水型霍乱的习性变化与出现的管理问题

针对水型霍乱的了解,在以往多认为其仅集中于污水以及海产品,集中在水禽候鸟当中,或者被污染过的食物当中,据相关文献报道,该菌在肉类污染时,能够存活约1至2个月,而于冰箱环境下存活的时间则更长。同时目前发病比较多的均是于生熟肉的制品当中,由于产品非当日制作,并且于冰箱中储存,在感官上并无异常,其实却不然。所以,仅将此类菌纳入传染病的管理范畴内是否还欠妥当,仍然是对正常食品进行监督以及监测环节的一个盲区。在80年代,日本已经将此项目列为食物中毒类的病原菌,而我国却对此一直没有专业化,甚至司法上的相关解释。因此,多数水型霍乱引发的食源性疾患均未能够充足的以法律依据进行定案。

而在我国,针对针对水型霍乱进行监测,主要还是通过实施肠道门诊的设立而完成的,与此同时,目前肠道门诊不仅职责单一[5],并且仅负责对常规的霍乱弧菌进行检验,水型霍乱的监测检验项目还不完善,其监督机构也是待患者的病情已经达到稳定后才接到报案。而这就对目前我们的监督工作中,其调查取证的环节,以及对控制措施进行实施的环节,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迅速扩大我国肠道门诊相关的检验项目,抑或对证据的保存制度加以完善(主要包括监督部门及时保存患者治疗前的证据类呕吐物以及腹泻物等),为非常有必要的。

而就近期出现的食源性疾患予以分析,水型霍乱弧菌的污染,在正常食品中是可能存在的,并且能够引起患者食物中毒。所以,相信卫生部也会尽快的将该菌列入到食物中毒类的病原菌中。

4对食品卫生进行监测

而直属部门应该对重点的食品予以全面细致的抽样,逐一调查,尽量摸清该菌污染的规律,特别是在6至9月,即夏秋季水型霍乱所重点可能污染的食品,以及相关的污染现状,同时建议相关的部门,需将该菌列入到对重点食品进行监测的项目当中,经过对食品卫生关予以严格的把控,从而达到控制该菌引发传染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对传染病的控制,以及食品卫生大的管理均对防止水型霍乱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汝松,吴强,王树坤等.云南省0139霍乱弧菌引起的一次食源性霍乱爆发[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0,22(1):94-封3.

[2]王树坤,吴强,杨汝松等.云南省一起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食源性霍乱暴发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10):1202-1203.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0.10.032.

[3]王树坤,姚颖波,吴强等.腹泻患者0139群霍乱弧菌的检测[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4):320-321.

[4]沈纪川,王鸣,刘于飞等.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和监测情况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9,9(1):83-86.

[5]翁贵武,周志强,郭应堂等.双流县霍乱食源性传播的综合防控措施[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0,08(3):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