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社会文化环境对地铁物业管理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1
/ 2

解读社会文化环境对地铁物业管理的影响

李卫江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随着如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轨道交通也在快速发展中,而地铁物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地铁物业是轨道交通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助作用。而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环境也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教育水平、价值观等,因此,这也或多或少会为地铁物业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地铁物业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社会文化环境;地铁物业管理;影响

引言:对于轨道交通来说,地铁物业管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型服务,同时也是维持地铁交通运作秩序、保证运作环境、树立良好地铁运作形象的主要条件,为地铁交通的稳定运作提供了重要保障。加强地铁物业管理能够更好地帮助轨道交通的稳定发展,不过目前我国多数物业管理属于从国外引入,而物业管理从国外引入仅不足30年,并且在针对物业管理的研究方面多数也都在小区物业,对于地铁物业管理方面研究尚不成熟,地铁物业管理的整体质量会受多种问题的影响。

1社会文化环境对地铁物业管理的影响

1.1消费观念

消费观念指的是人们针对有权支配收入的主观态度和思想,和对商品价值的追求,是人们在进行消费过程中,针对消费目标、消费形式、消费趋势等因素的整体认知及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产生于变化都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慢慢让人们抛却了传统的消费观念,从而转变为重视消费效益、节省时间、精神满足感,甚至是攀比心理等。消费观念的改变,导致对商品的需求以及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地铁是一种便利性高、能源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的一种出行方式,如今在各大城市中也开始渐渐普及,并获得人们的一致认可。在众多乘客的消费观念中,地铁渐渐成为了出行的首要交通方式,并且地铁的使用占比也在不断提高。不过,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乘客,所以地铁服务人员必须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疏导、帮助、卫生等工作,工作压力也逐渐增高,导致地铁物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逐渐提高。

1.2教育水平

一般情况下,教育水平一定程度上是直接决定地铁物业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以及工作意识,进而影响工作质量。而乘客方面,教育水平也直接决定了乘客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育水平会让乘客变得更加谦逊有礼、自觉维护秩序、不乱扔垃圾等,这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减少地铁物业管理工作的压力。同时,乘客通过相关的指示性标牌能够自行寻找出口并有序地离开,也能避免拥堵的现象。除此之外,物业管理人员若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那么经过相关的培训活动,则可以更加快速和全面的掌握业务内容,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保证任务的快速完成等。所以,由于人们的教育水平的提升,物业管理工作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变化,所提供的服务也会更加周到和细致,同时其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不过,由于目前地铁交通的乘客越来越多,也会出现更多教育水平较低的乘客,地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重点关注这些乘客,并进行及时的提醒和帮助,保证地铁交通的运作秩序和安全。

1.3价值观

价值观念指的是人们在心中针对某个事物预估价值的观点,一般情况下表现为人在心中针对该事物的一种持久的理想和信念,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可能会由此而产生变化。由于地铁轨道的开通,多数人都可能会以为地铁区域地面商业楼,以及地铁站点附近区域商业楼价格一定会迅速提高,并且投资也会快速聚集,地铁周围将会产生一个较为集中的商业圈,而地铁物业管理也会由此而逐渐增高。根据数据显示,我国北京与上海等城市的地铁物业价格平均要比其他同等服务水平的城市地铁物业价格高35%甚至更多,而这也变相的提高了地铁物业管理工作的难度,比如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在确保地铁交通在稳定运营的同时为其带来收益,以及地铁上盖物业等,都是其普遍关注的。

2社会文化环境对地铁物业管理影响的相关策略

2.1加强安全教育

作为一项公共交通设施,地铁交通每日的人流量非常之大,并且也常常出现拥挤堵塞的现象,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一些安全问题的产生,由于地铁交通较为密闭,并且乘客较为密集,乘客在乘车以及换乘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不同乘车目标的乘客在一起交汇,导致局部人流量较大,疏散难度较大,同时也极易产生踩踏事故。在人员疏散过程中,若是出现人员踩踏现象,那么不仅会耽误疏散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能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若是出现安全事故,怎样才能快速将乘客安全的疏散到安全范围内则是至关重要的。地铁物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安全至上的服务理念,提高地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在安全事故产生时临危不乱的心态,以及有序疏散乘客的指挥及引导能力,同时引进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日常提高安全设施的运作和质量检测,以及维护等。

2.2提高人员配置

由于地铁物业管理属于服务行业,所以针对管理维护、清洁卫生等工作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地铁物业管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则是目前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导致工作人员流动性大的主要原因便是地铁物业管理单位在人员选拔、招聘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比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限、薪资待遇无法与较大工作压力相符等。所以,地铁物业管理单位需要创建各种招聘途径,确保人力资源的供应满足运作需求,努力实现人岗匹配等。同时,还可以和相关的劳务派遣公司展开合作,减少自身的招聘压力等。由于地铁物业管理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求等问题,都是急需解决的。基于此,针对员工开展技术培训活动,加强人才的培养力度则成为地铁物业管理单位所重点关注的。培训过程中也需要保证具有全面性和针对性,面对各个岗位都要涉及层次化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保证每个岗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在培训活动中获得专业水平的提升,进而提高工作质量。

2.3提升科技产品配置

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和安全防护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中,而在地铁物业管理工作中通过引进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成为地铁物业管理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多数楼房都配置了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设备的保养以及运作都交由电脑进行统一掌控,包括设备的长期维护也都是通过计算机来进行计划设定。通过结合设备的运作状态来进行状态提示以及监控。地铁物业管理如今依然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技术环境的改进会让更多具有专业水平的物业服务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进行转型。地铁物业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物业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在成本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来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可以更好地为地铁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综上所述,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也会使群众消费观、教育水平、价值观等发生变化,这也使得地铁乘客越来越多。而由于乘客数目的增加,每日人流量也会随之提高,导致地铁物业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因此地铁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提高安全教育等,进一步保证地铁交通的秩序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孙孝亮,丁鸿鸣.浅谈社会文化环境对地铁物业管理的影响[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12(09):12-14.

[2]孙楠.深圳“地铁+物业”商业开发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徐驰.上海地铁信息服务业务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