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要不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学校“安全”教育要不要?

◆张彩梅

◆张彩梅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您的孩子今天又因为上厕所时跟小朋友打闹扣了一分。”这是我第三次接到孩子班主任的控诉电话。上学才不过几天的时间。

第一次扣分是因为下课在教室里跑动;第二次扣分是因为早晨早到;第三次扣分时,班主任语气明显地严肃:“不好意思,有的孩子一年也扣不上一分,您的孩子这才几天就扣了三分,这样下去班级会因为他评不上先进的……”

这次离第二次扣分间隔不到一天,上次还没来得及跟儿子摊牌。

回家后,面对上学几天已然严肃深沉、俨然“小大人”的儿子,我不得不佩服教育的力量:才几天,那匹调皮难驭的小野马已经被驯服了。不知道是该感谢学校教育有方,还是该惋惜孩子的天真不再。知道扣了分又被告了状,儿子好象早有心理准备,很平静地跟我解释:“昨天我忘记不准跑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走着走着就跑起来了,被老师扣分了;今天上厕所,碰到幼儿园小朋友了,我们就是开玩笑,推了一下,真的不是打架。”

儿子好动,走路向来是连蹦带跳,这点我曾经很自得,觉得孩子开朗活泼是好事。没想到上了小学,成了惹祸的“毛病”。看着儿子少年老成的脸,我表示理解:“以后走路尽量慢点,只要不快就不会变成跑的了,老师限制你跑是怕你摔着,扣你分是为了让你记得牢。”

我只想到这种“批评”方法。不然怎么办呢?我既不想孩子过早地失去活泼和童真,又必须让儿子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毕竟所有的规定或规则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不让早入校,是因为学校值班老师没到岗时孩子早去不安全;不让在校园或教室里跑动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而草木皆兵,怕孩子再磕着碰着。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上至校长下至值勤老师,可谓是小心翼翼,保护周全。在校园里,老师会再三强调,让孩子记住诸多的“这不准”,“那不准”;孩子要学会循规蹈矩地做事,不能早到,不能迟到;不能跑,不能跳……而这所有的规定都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将一切不安全隐患都扼杀于萌芽之中。

按理说,让孩子生活在这个安全的保护伞里,家长应该没什么不放心吧?可是,我仍然深深地迷惑,学校象排雷一样将校园里一切不安全隐患排除掉后,孩子就能永远安全吗?校园外呢?不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窃以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安全”不是唯一,孩子进学校,是接受教育的,而不是进了防空洞,逃避问题的发生只会在将来遇见更大的问题时,孩子手足无措,受伤更大。希望家校能加强联系,在保障孩子安全与尊重孩子天性上,达成共识,建立有效的新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