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3

铁路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梁承欢

中铁五局集团限责任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某铁路瓦斯隧道的施工实例,从瓦斯隧道的施工准备、设备改装、监测措施、现场施工控制等全过程的施工组织进行了系统阐述,对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探讨研究,对其成果资料及质量安全控制进行了总结,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研究

1、前言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经常会遇见从围岩中逸出的各种有害气体(其中主要成份是俗称沼气的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重烃及其化合物,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气体)即瓦斯,有些在前期地质勘探时能准确预见,有些由于地质原因复杂没有能够提前探测出,有瓦斯逸出的隧道施工,周密的施工技术方案是安全的有效保证措施。本文结合黔张常铁路唐家寨隧道瓦斯逸出情况,对瓦斯隧道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瓦斯隧道的施工准备、设备改装、通风监测、施工组织、工序施工质量安全,并对瓦斯隧道施工成果进行了总结。

2、工程概述

唐家寨隧道位于湖南省龙山县比溪乡茄佗村及猛必乡红旗村之间。中低山地区,高程450~1400m,为一越岭隧道,隧址区通过的褶皱构造主要为猛必斜歪向斜,无断裂构造发育,位于向斜北西翼上,由新至老通过的地层依次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中厚层状灰岩、下统马鞍山组、栖霞组灰岩夹炭质页岩、泥盆系中上统砂岩、志留系上统纱帽群页岩夹砂岩及中统罗惹坪组页岩夹砂岩,隧道出口段属于碳酸岩岩溶裂隙溶洞水强富水岩组,岩组地表溶蚀现象严重,岩溶发育强烈,有数个较大落水洞发育。施工揭示存在瓦斯涌出和不明液体流出,通过专项勘察和专项调查发现,唐家寨隧道涌出气体是以甲烷为主的瓦斯气,包含有乙烷、丙烷气体成分,其中最高超前钻孔中瓦斯浓度测试值超过10%,大大超过规范规定的标准值,存在一定的爆炸危险性,唐家寨隧道发现的不明液体为淡黄色、透明状、易燃、易挥发的轻质油,其挥发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可造成直接伤害;瓦斯的来源主要是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古油气床,随着地层构造破碎带上升位移储存在岩层裂隙内,受隧道爆破施工的影响造成瓦斯不断涌出;隧道内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存在古油气床,并已在隧道内发现轻质油逸出。

3、瓦斯特性对隧道施工影响

唐家寨隧道有害气体主要是原油伴生天然气,蕴藏在地下多孔隙岩层中,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易积聚在坑道顶部,瓦斯本身是不会自燃和爆炸的,但当和空气(氧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达到一定浓度后,遇到火源,就会燃烧和发生爆炸,给瓦斯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瓦斯的渗透性极高,扩散速度快,其扩散性较空气高1.6倍,容易透过裂隙发达、结构松散的岩石或煤层,渗透到隧道开挖空间里;瓦斯在煤体和围岩中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两种状态的瓦斯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当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变化时,平衡就被打破,压力升高温度降低时,部分瓦斯将由游离状态转化为吸着状态,反之,压力降温度升时,又会有部分瓦斯由吸着状态转化为游离状态;瓦斯无毒、无色、无味,但不适合呼吸,瓦斯浓度升高,空气中氧气浓度急剧下降,会引起人员窒息。许多瓦斯伤亡事故中,有很大部分是瓦斯窒息造成的。

4瓦斯隧道技术处理方案

4.1瓦斯地段等级定性

根据现场对隧道涌出的页岩气进行专项勘察及施工监测情况,唐家寨隧道DK117+723~DK118+040段掌子面钻孔内瓦斯浓度为0~10%,正常通风条件下空气中瓦斯浓度为0.02~0.36%,经计算隧道内瓦斯绝对涌出量最大值为1.5m3/min,大于0.5m3/min的指标值、岩样平均含气量为0.055m3/t、钻孔内瓦斯压力为0,且由于在隧道内发现轻质油逸出,气体中含有CO、挥发性油气等有毒有害物质,故定性本段为高瓦斯隧道,瓦斯地段等级为二级。

DK117+348~DK117+723段掌子面钻孔内瓦斯浓度为0.5~4%,正常通风条件下空气中瓦斯浓度为0.01~0.2%,气体中含有的CO、H2S浓度一般不超限,且本段未见轻质油逸出,定性本段瓦斯地段等级为三级。

4.2瓦斯地段衬砌结构设计加强

根据实际揭示围岩进行动态调整,考虑到瓦斯具有从压力高地段向压力低地段渗透扩散的特点,结构封闭措施在瓦斯、非瓦斯工区分界处,向非瓦斯工区延伸不小于50m。具体措施如下:

1)DK117+298~DK117+558、DK117+588~+591、DK118+055~DK118+092段300m,衬砌支护类型采用Ⅲy-qfb-2型;DK118+055~DK118+092段全断面采用径向注浆。

2)DK117+558~DK117+588、DK117+742~DK118+055段343m,衬砌支护类型采用Ⅲy-qfb-l型;DK117+742~DK118+055段全断面采用径向注浆。

3)DK117+591~DK117+594、DK117+599~+602、DK117+731~DK117+734、DK117+739~DK117+742段,为非绝缘下锚段,衬砌支护类型采用Ⅲy-FXM-qfb型;DK117+731~DK117+734、DK117+739~DK117+742段全断面采用径向注浆。

4)DK117+594~DK117+599、DK117+602~+731、DK117+734~DK117+739段,为非绝缘锚段一般段,衬砌支护类型采用Ⅲy-FYM-qfb型;DK117+723~DK117+731、DK117+734~DK117+739段全断面采用径向注浆。

5)为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隔离瓦斯或减少瓦斯溢出,全部瓦斯段落初支及二衬混凝土均掺气密剂。

4.3瓦斯地段防排水、防气设计

唐家寨出口工区溢出的瓦斯气体一般以游离态为主,局部存在炭质页岩处为吸附状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瓦斯涌出具有随机性及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且钻孔内瓦斯一般无压力,且取样岩体瓦斯含量较低,隧道防排水设计总体上遵循“以堵为主“的原则,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1)DK117+298~DK118+090段隧道环、纵向施工缝处在原设计中埋止水带+背贴止水带的措施基础上,增加双组份聚硫密封膏嵌缝气密性处理,其封闭瓦斯性能不应小于衬砌本体。

2)在瓦斯段与非瓦斯段交界处(DK117+298及DK118+090)端头初支与二衬之间全环环向设置20cm宽双组份聚硫密封膏,防止有害气体从瓦斯地段向非瓦斯地段渗透扩散。

4.4超前地质预报加强

唐家寨隧道出口DK118+090~DK117+348段为瓦斯工区地段,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拟采用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TSP303及地质雷达为先导、超前水平钻孔、加深炮孔配合瓦斯监测仪检测为主要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预测前方灰岩夹炭质页岩层的厚度、产状(走向、倾向、倾角)、裂隙发育情况等,同时对岩溶发育情况进行预报。根据前期探测地质条件,本段瓦斯工区采用地质素描、TSP及地质雷达探测全贯通,掌子面布置水平钻孔4孔、加深炮孔13孔配合瓦斯监测仪检测进行瓦斯浓度、压力等监测,以防止瓦斯突出、原油及有害气体溢出等不良地质灾害的发生。

4.5预留运营通风土建工程

为考虑瓦斯对后期铁路运营影响,预留后期增设通风机条件,在DK117+030~+070段预留运营风机的断面,风机断面长20m,两侧各10m过渡段;在DK116+999左侧和DK117+014右侧各增设一个电力箱变室,在DK117+025右侧增设一座风机控制柜洞室。

5瓦斯隧道现场施工方案实施

5.1整体施工方案

唐家寨隧道出口工区判定为高瓦斯隧道工区,为确保施工及运营安全,施工严格按照瓦斯隧道相关规范要求及设计加强措施实施;施工期间加强施工通风和有害气体检测,加强施工组织防止瓦斯燃烧、爆炸等事故;严格执行“短进尺、及时封闭”原则,控制开挖进尺,以保证开挖面积较小,开挖轮廓能迅速得到支护,减短有害气体溢出时间,减少溢出量;工序间距尽量缩短,尽快施做二衬封闭瓦斯地段;为保证施工安全,控制开挖进尺为2m内,每循环采用喷C25气密性混凝土10cm封闭掌子面。

5.2施工通风

隧道施工通风是排烟除尘和稀释有害气体的主要手段,是保证施工安全的重要前提,隧道施工期间采用不间断通风,施工通风按压入式通风考虑,按最小风速控制的需风量进行计算,结合隧道的断面布置,瓦斯工区布置2路1.8m风管;施工期间成立瓦斯监测及通风组,设专人开展隧道内瓦斯日常监测或随时监测,并及时通报瓦斯浓度等相关参数。

瓦斯隧道工区施工采用压入式通风,通风设计遵循:通风设计按爆破排烟、掌子面作业要求、瓦斯涌出量进行设计;隧道内防止瓦斯积聚的最小风速不宜小于1m/s;通风管内径不小于1.8m,具有抗静电、抗阻燃的性能,百米漏风率不大于1%,并且风管口距离掌子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通风设备采用防爆型,采用双风机、双电源;根据洞内瓦斯浓度监测情况,在衬砌台车等易减缓风速的地段可增设沿程增压风机;在作业台车、洞室等瓦斯以积聚的地方,增设小型局扇。

5.3.瓦斯监测

瓦斯监测是防止瓦斯事故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唐家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采用“双保险”监测措施,即遥控自动化监测系统与人工现场监测相结合,并建立风、瓦、电联锁系统和声光报警系统。遥控自动化系统由洞内监测中心(配置主控计算机)和洞内的控制分站以及在洞内各工作面、转角等处设置的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探头、风速探头、自动报警器、远程断电仪组成。安全监控系统的甲烷传感器垂直悬挂在隧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距隧道顶板不大于300mm,距隧道侧壁不小于200mm。

通过各探头实测数据,监测中心监控人员能及时掌握各工作面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可降低事故突发概率,增强处理突发事故能力;另外,在爆破期间,监控人员能立即观察到炮后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变化曲线和涌出量,可节省施工间隙。

由于设置自动监测系统的探头须离开挖面有一定的距离,同时配备瓦检人员采用便携式瓦斯检定仪等专门仪器配合检查,确保开挖过程中不间断监测瓦斯等有害气体浓度。施工现场负责人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携带便携式光学甲烷检测仪。

瓦斯工区二衬施工后,对洞身段及盲管口继续进行瓦斯浓度监测,并保存监测数据,为竣工验收提供相关分析评估成果。

5.4钻爆作业

隧道瓦斯工区的具体钻爆开挖按照“多打眼、少装药、短进尺、快喷锚、强支护、勤检测”的原则进行,具体如下:

1)钻孔作业时严格控制在开挖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5%时进行,采用湿式钻孔,炮眼深度不小于0.6m,。

2)装药与爆破作业时保持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爆破地点20m内运输车辆、洞砟等物体阻塞开挖断面不得大于1/3;通风确保风量足,风向稳,局扇无循环风;炮眼内岩粉清除干净,炮眼封泥不足或不严时不进行爆破。

3)爆破作业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及电雷管,并采用电力起爆,电力起爆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一个开挖工作面不同时使用两台及以上起爆器起爆。

4)爆破母线采用具有良好绝缘性和柔软性的铜芯电缆,并随用随挂,严禁将其固定。

5)进行爆破作业时,爆破15min后巡视爆破地点,检查通风、瓦斯、瞎炮、残炮等情况,遇有危险必须立即处理。通风30min后,由瓦检人员检测开挖工作面、回风道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小于1%,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5%,解除警戒后,工作人员方可进人开挖工作面工作。

5.5电气设备和作业机械

瓦斯工区工点配置双路电源,电源线上不得分接隧道以外的任何负荷;瓦斯隧道内照明灯具,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明灯具,采用ExdⅠ型矿用防爆照明灯,二衬已施做段固定照明可采用ExdⅡ型防爆照明灯,移动照明必须使用矿灯;行走机械设备(汽车、装载机等)安装车载式瓦斯监测报警仪,同时配备有瓦斯超限报警时停止运行并熄火的功能,以及安装尾气火花熄灭装置;严禁现场焊接作业,构造钢筋、连接钢筋采用绑扎方式,主受力筋采用套筒链接;初期支护拱架在洞外加工时增加锁脚锚杆连接钢板,在洞内采用螺母固定锁脚锚杆,严禁焊接。

5.6防火安全

瓦斯隧道工区洞口20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进洞人员不允携带火源;瓦斯隧道工区内不得存放各类易燃品,废油、用过的棉纱、布头、纸张等应存在铁桶内专人送出洞外。

由于隧道内有害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为减少对洞内作业人员身体伤害,作业人员需佩戴空气呼吸器;

6结束语

瓦斯隧道地质情况复杂,施工过程安全控制要求高,只有合理的安排施工组织,合理配备各工序的施工设备和人员,把控好超前地质预报,加强通风及监测管理,严格控制各工序的质量安全要求,把控好各环节的施工安全,才能有效的达到整体安全质量目标要求。唐家寨隧道出口自开始发现存在瓦斯确认为瓦斯隧道后,对瓦斯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采取了施工通风、瓦斯监测、供电与照明、作业机械改装、矿用火工品等材料准备以及钻探设备等资源配置、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施工安全质量可控,从进入到结束瓦斯段落的施工,全过程安全质量都在有效控制之中,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成果,为以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