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高专乡医班“督导式”临床带教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1

医高专乡医班“督导式”临床带教模式研究

毛智荣

毛智荣(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嘉定区中心医院内科教研室201800)

【摘要】目的探讨医高专乡医班“督导式”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行性。方法将医高专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实习的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34)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督导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教师讲授的带教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带教前后的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操作能力等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学生在理论水平、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操作能力并无差别。(P>0.05)同时实验组的学生、老师及患者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导式”临床带教能增强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满意度。

【关键词】乡村医生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1-0608-01

传统的临床带教是以“灌输式”的教学为主,常受制于老师的个人能力。本课题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督导式”教学方法对我校乡村医学学生进行带教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4年1月至10月期间,实习的学生67人。

男生23人,女生44人。平均年龄在19~21岁,平均(19.5±1.2)岁,随机化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员中每5人一队分批次进入科室轮转4周。

1.2方法两组学生均在教学前后考核,包括理论成绩、问诊能力、人文关怀、体检及手术操作等方面。对照组采用“灌输式”教学,带教内容由带教老师安排,学生以听、记、看为主。实验组学生采用“督导式”教学,在教学开始前,事先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可查阅文献,参考书等方法对所教内容进行预习。然后由老师召集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形式可由学生自主安排。

1.3统计学处理采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数据库,先进行描述性分析,观察匹配因素在两组间的均衡性,采用IBM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Fihser’s确切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学生的理论知识、问诊能力及人文交流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2.2学生的体格检查及手术操作能力上,两组学生在统计学上无意义。

2.3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带教老师对学生的满意度测评及患者对学生的评价,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项目比较

3讨论临床带教过程中常会碰到乡医班的学生自我定位低,学习主动性差,基础知识薄弱,沟通能力不足。[1]传统的临床带教模式,以老师讲授为主,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分析及人文交流能力。[2]本课题通过将“督导式”教学方法引入乡村医生的临床带教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结果显示,使用“督导式”教学方法的学生在理论知识,问诊能力、人文关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跟督导式教学提倡的自我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在与患者的互动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交流能力及人文素养的提高。[3]但本研究中也发现,督导式教学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能力方面,两组并未出现明显的差异。笔者认为临床的检查、操作手法除了知道其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反复练习,体会及领悟,单纯靠短期的自我学习及老师的讲解,不能面面俱到。因此如何加速提高医高专学生动手能力仍值得完善。

参考文献:[1]梁华,曾小立,冯忠娜.我国乡村医生教育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考,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07,27(12):907-909.[2]朱辛为,李质馨,沈楠,等.加强实验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生,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J],2012,32(4),351-352.[3]李开龙,王秀微,王旭开,等.讨论式临床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西北医学教育[J],2007,15(6):1164-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