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及护理手段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3

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及护理手段观察

祝青

祝青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寻找最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治疗的70例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分析全体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结合病情实际与影响因素予以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不同护理模式下的病情控制效果和就医体验。结果: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心理因素、病情因素。实验组综合疗效为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94.3%,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服务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0例,非常满意度57.1%、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的了解分析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个性化、针对性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改善综合疗效和就医评价。

【关键词】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护理手段

【中图分类号】R473.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67-02

国内近年来呈现持续攀升的口腔颌面部疼痛发生率,发病者口腔、面部、颈部不同程度疼痛,疼痛性质较多样,常见的包括关节性疼痛、炎性疼痛、神经性疼痛、创伤性疼痛、心因性疼痛、癌性疼痛、医源性疼痛等[1]。老年人群有较高的口腔颌面部疼痛发生率,病情进展会加重患者痛苦、影响心理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明确病因、及时治疗和优质护理是控制病情、治疗疾病的关键[2]。本研究为了解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寻找最佳护理方法,研究分析了我院70例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分2组分别开展积极治疗基础上的常规护理与个性化优质护理服务,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就医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治疗的70例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61~84岁,评价年龄(69.6±2.7)岁;病史0.5~11年,平均病史(6.1±0.7)年。实验组患者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60~85岁,评价年龄(69.2±5.5)岁;病史0.5~10年,平均病史(5.4±0.3)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史等无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系统检查诊断并确诊为口腔颌面部疼痛,且排除其他病理因素干扰,没有重大疾病及精神疾病,最终确诊。

1.2方法

对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全面了解以往相关病史,通过与患者、家属交流询问了解可能诱发颌面部疼痛的相关因素并记录。

2组患者在及时规范的止痛、消炎治疗基础上分别开展不同的护理服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随时观察患者疼痛情况,灵活采取物理止痛方式并调整用药方案;通过深入交流和实际指导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自我护理,传授健康知识和自我护理技巧;用药方面反复强调正确用药量和用药方式,监督用药、警惕不良反应;全面检测并记录分析患者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强化心理干预工作,由相对固定而专业的团队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与患者沟通交流,在生活上、心理上成为亲密伙伴,让患者产生亲切感、消除不信任感,鼓励患者讲出身体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痛苦,耐心倾听,亲切安抚患者,用成功的治疗实例让患者加深对病情的了解、增强自信心,鼓励患者的每一点配合、肯定每一步病情的好转,征求患者对治疗环境的布置建议,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布置舒适的环境,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和参加娱乐活动,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焦躁、失落、疑虑心理。在用药方面,耐心向患者解释实际病情和治疗方案,通俗易懂地讲解用药目的,提高患者用药配合度。

1.3评价标准

评定2组患者综合疗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口腔颌面部消肿,原有疼痛及不适消除,没有炎性表现,为显效;治疗与护理后患者口腔颌面部消肿,原有疼痛及不适减轻但仍存在,依然有一定炎症,为好转;治疗予护理后患者口腔颌面部肿胀、疼痛、炎性反应未改善,为无效[3]。

评价2组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患者治疗结束时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服务态度、服务技巧、服务熟练度、就医舒适度、治疗结果满意度评分结果,总分100分,分数≥85分为非常满意,分数≥70分为满意,分数<70分为不满意[4]。

1.4数据处理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

全组患者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心理因素、病情因素。

疾病因素及患者本身的牙齿疾病、口腔炎症、口腔恶性肿瘤、神经疾病、关节病变等;治疗因素即患者对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的怀疑不确信;病情因素即患者错误了解病情实际;心理因素即患者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

2.22组患者综合疗效分析

实验组综合疗效为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94.3%,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2组患者就医满意度评价

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服务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0例,非常满意度57.1%、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3.1本次研究成果分析

本研究为了解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影响因素,寻找最佳护理方法,研究分析了我院70例颌面部疼痛老年患者的影响因素,并分2组分别开展积极治疗基础上的不同护理服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与监督、疼痛观察与护理、基础生活护理等方面;实验组结合病情实际与影响因素予以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尤其注重通过深入沟通交流和倾听引导开展优质心理干预,并通过病情讲解、用药方案及用药目的解释帮助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消除抵触情绪,对比2组综合疗效及就医评价。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疾病因素、治疗因素、心理因素、病情因素,可见口腔颌面部疼痛的影响因素并不单一,从心理、病理、医患沟通、病患自身理解方面下足功夫、及时控制病情是重中之重。予以积极的消炎镇痛等规范治疗及不同的护理服务后,实验组综合疗效为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显效率40%、总有效率94.3%,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实验组予以积极治疗联合个性化针对性护理服务可促进治疗效果的改善。实验组患者对综合服务非常满意20例、满意15例、不满意0例,非常满意度57.1%、总满意度100%,非常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实验组予以积极治疗联合个性化针对性护理服务可改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疑虑于负面心理,大幅提升服务体验满意度。

3.2相关研究对比分析

多数口腔疾病进展到一定程度都有较明显的疼痛表现,从常见的牙源性疾病到神经肌肉来源的口腔疾病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疼痛症状,而患者也多因为疼痛等不适感而就医诊治。口腔颌面部疼痛人群并不少见[5],部分国家及地区患病率高达42%,且半数以上人群发病4年后依然受到疾病困扰,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工作[6]。口腔颌面部包涵了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组织,交替复杂、空间小,因此口腔颌面部疼痛的病因较复杂,老年患者血液循环和组织更替较缓慢,抗炎能力和身体素质较差,有更多的心理、病理影响因素,因而有更高的口腔颌面部疼痛发生率。作为躯体疼痛的一种,口腔颌面部疼痛不但受到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精神心理因素也在疼痛的认知感受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7]。

近年来,国内外临床均将老年群体口腔颌面部疼痛病因研究及治疗方式的改进、护理模式的优化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该病治疗药物及治疗理论、治疗模式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国内对于该病的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护理模式的探索依然较少。参照国内前沿口腔颌面部疼痛诊疗研究成果,在积极镇痛和消炎治疗基础上开展优质全面护理的患者病情好转率均在85%以上,这一点与本研究成果相符[8];在积极镇痛和消炎治疗基础上开展优质全面护理的患者就医满意度评价方面,非常满意度在60%以上,且总满意度接近100%,也与本研究成果相近[9]。

总之,临床上可通过对患者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等的了解分析制定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方案,个性化、针对性地控制病情,提高患者配合度和满意度,改善综合疗效和就医评价。

【参考文献】

[1]孙惠,吉凯,方芬等.影响老年口腔颌面部疼痛患者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5):301-303.

[2]郑军,MCMWong.香港社区人群中口腔颌面部疼痛与异常疾病行为的相关性[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04(3):288-294.

[3]郑军,王春美.精神因素及疼痛的临床分组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04(5):487-493.

[4]宛江鹤,王春艳,周媛等.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分类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3,(27):265-265.

[5]朱启红,韩建国,吴文文等.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临床探讨[J].医药前沿,2012,02(15):217-217.

[6]孙淑萍,王何媛,李哲等.老年人不典型牙痛与三叉神经痛误诊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1):20-21,24.

[7]陈红艳,丁红,吴迪宾等.患者自控镇痛泵用于口腔颌面部外科术后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6):430-431,443.

[8]郑磊,张建国,俞光岩等.11例口腔颌面部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临床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2(2):216-220.

[9]张小红.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4,(18):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