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

刘大鹏房丹丹李书丹王菲菲于婧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32例。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检测血糖1次/周,检验HbA1c1次/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检验前后,实验组和参照组的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检验前,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且p>0.05;检验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定期血糖检验,可有效的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关键词:血糖检验;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临床价值

在临床上老年糖尿病指60岁以上的患者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或者糖尿病的发病时间一直延续到60岁以上的患者。现今,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剧,老年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现临床上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常规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血糖检验,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1]。为研究血糖检验对维持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意义,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见下文。

1.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64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的检查标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n=32)和参照组(n=32)。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4例,年龄范围61~78岁,平均年龄为(69.28±2.14)岁。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16例,年龄范围62~79岁,平均年龄为(69.37±2.34)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如性别、年龄等指标,计算为p>0.05,无差异性。

1.2方法

64例患者均使用迪瑞CS-1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实验组患者检验血糖1次/周,检验HbA1c1次/3个月,根据检验结果对患者进行指导,调整治疗方案,指导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参照组患者根据个人意愿进行血糖检验,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1.3判定指标

对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进行观察并记录。各指标的控制效果标准为:(1)4.4mmol/L≤FBG(空腹血糖)≤6.1mmol/L,HbA1c(糖化血红蛋白)<6.5%,为理想的控制效果;(2)6.2mmol/L≤FBG(空腹血糖)≤7.0mmol/L,6.5mmol/L≤HbA1c(糖化血红蛋白)<7.5%,为较好的控制效果;(3)7.1mmol/L≤FBG(空腹血糖),7.5mmol/L≤HbA1c(糖化血红蛋白),为控制效果不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6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表示为(±s)的形式,行t检验。经统计学软件计算,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表示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检验前后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2hPG(餐后2小时血糖)、FBG(空腹血糖)和HbA1c(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检验前,组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检验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详情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病情较长,引发病因较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2]。糖尿病的多发人群为老年人,是一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相对而言具有相应的稳定性,在治疗中效果不明显,控制效果也不佳。大多数老年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如眼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随着糖尿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予以检验和监控,可有效的维持患者正常血糖。在检验时,如发现患者血糖异常,及时予以患者相应的治疗,可明显调节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含量,降低胰岛素细胞所承受的压力,进而使葡萄糖在体内快速吸收消化,进而达到维持血糖平衡的目的[3]。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较为频繁,血糖异常可引发并发症,因此对患者予以相应的血糖检验,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维持正常的血糖指标可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病情的发展。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综上所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定期血糖检验,有利于控制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变化,对控制老年人正常的血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旭青.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16,22(21):27-27,28.

[2]殷巍.血糖检验对于控制老年人正常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8):58-59.

[3]李旷,邓述欢,吴佩明等.探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检验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5):6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