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诺氏现象和雷诺氏病的辨证施治

/ 1

雷诺氏现象和雷诺氏病的辨证施治

王伟东(穆棱市中医院黑龙江穆棱157500)

【中图分类号】R25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0-0191-02

雷诺氏现象是1862年Raynand首先在《四肢限局性窒息性坏死》一文中有记述,是指(趾)动脉阵发性痉挛所致的缺血性表现,以对称性肢端间歇性苍白、紫绀、潮红,此后恢复正常颜色为临床特征。雷诺氏现象是许多疾病共有的临床表现。由其它疾病引起的称为继发性雷诺氏现象,没有原发性疾病的雷诺氏现象称雷诺氏病。本病多发干女性,男女比为1:10,以20~40岁常见。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痹证范畴。如《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记载“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情志不舒,体虚受寒,营卫失调,阳气不能四达,寒客痹阻,经络不畅所致。

1辨证分型及治疗

1.1闭塞型患者素因脾肾虚损、阳气虚弱,不能达于四肢,未以温煦肌肤,故表现阳寒征。如患肢喜暖怕凉,遇冷则肢端皮肤变苍白、青紫色,发凉、麻木而胀痛,温暖后皮肤色渐恢复正常,疼痛消失。有的情绪稍激动即可发作。全身症状多有倦怠无力,形寒畏冷等。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或迟。治宜温阳散寒、活血通脉,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40g、丹参30g、桂枝、白芍、当归、地龙各15g,炙甘草10g、生姜五片、大枣3枚或阳和汤加减:熟地、黄芪、丹参各30g,熟附子、地龙各15g,麻黄1g、鹿角胶、肉佳、炮姜各10g,炙甘草5g,水煎服,每付两煎,早晚分服。

1.2血瘀型因寒邪客于经脉,寒凝络阻、气血瘀滞,故出现患肢持续性青紫或紫红、发凉、麻木、胀痛或刺痛,遇冷

症状加重。病久者,因肌肤失养,肢端皮肤变薄、发硬如蜡状,指甲变细,指关节强硬不灵活,指甲可畸型。舌质紫暗有瘀点、苔白,脉细或涩。方以活血通脉汤加减:丹参、赤芍、金银花、鸡血藤各30g,当归、川芎、地龙各15g,红花10g。气虚者加黄芪30g。肾阳不足加仙灵脾30g,血瘀重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每付两煎。

1.3湿热型寒凝血瘀郁久化热.湿热蕴结,肢端呈现湿热现象:指部肿胀发红,灼热疼痛或出现局限性表浅溃疡和坏疽,古红、苔多黄腻。脉弦滑或数。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以四妙勇安汤加昧:金银花、玄参各30g,当归、丹参、赤芍各15g,黄柏、黄芩、连翘、苍术、防已、红花、木通、生甘草各10g。服法同上。

根据临床实践体会,闭塞型(缺血期)病例多为本瘸初期,病情较轻,通过辨证论治,结合精神治疗,可使病情显著好转。皿瘀型(缺氧期)和湿热型一般为疾病的中期和晚期,由于指(趾)动脉发生不同程度的闭塞或已形成溃疡与坏疽(坏死期),则治疗效果欠佳。由其它疾病继发雷诺氏现象者,应治疗原发性疾病。

2典型病例

于某,女,32岁,1995年9月3日初诊。自诉每年冬、春李节发雷诺氏征已3年,曾在哈某医院检查:抗O大于500单位,类风湿因子(+),血沉60mm/h,免疫球蛋白IgG2193mg/L,IgA210mg/L,IgMl30mg/L。补体C376.5mg/dl,补体C445mg/dl,双链DNA弱阳性。检查:两手背肿胀,手指增粗、僵硬,关节疼痛,指端遇冷色紫,舌质淡紫,苔薄白,脉沉细。证属寒邪外袭、气血凝滞,脉络被阻。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桂枝、赤芍、当归、川芎、地龙、红花、桃仁各15g,黄芪、鸡血藤、桑械各30g,威灵仙20g。日1剂,水煎,

分3次服。

共服20剂,症状明显减轻,雷诺氏征发作明显减少,关节疼痛减轻,苔薄白,脉濡细。加干姜10g,仙灵脾2g继服15剂,症状稳定。以后基本按此方加减治疗2月余,半年后随访没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