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1

谈高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杨超

□杨超

什么是语文素养?人们看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是人教版“实验修订本”的顾问、华东师范大学巢宗祺教授的观点。“语文素养,指学生平时在语文方面的修养,包括对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言的积累、语感、思维,也包括一些语文能力,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另外还有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这些都涵盖在语文修养的范围内。”应当说,这种提法与著名教育家华特所说的“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但又是对语文素养的更深层次的微观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在教学实践中,注重通过培养“四种敏感”来提升语文素养。

1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或许还记得小时候听到的关于周总理“对牛弹琴”的故事。周总理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变被动为主动,不就靠的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吗?若没有这么敏感,我们很难想象,所谓的知识会起什么作业。我觉得这种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智慧。还有,大大小小的语文考试,前几个题基本上都是注重对字词的考查。我倒不是说这些考试所考的就一定都是符合新大纲的精神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内容都是平日里经常见到或听到或用到的词语,可就是有些人,拿不准它。说白了,还是对语言文字不敏感所致。像现金收讫的“讫”字,到底是言字旁的,还是走之旁的?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可能在平日的生活的中就能注意到。这些都是关于“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的例子。在怎样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这个问题上,主要抓住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牛鼻子”。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看到的文字,书本上的,生活中的。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听到的,学习中的和生活中的。

一方面,教育学生特别留心自己所用到的,学习时的和生活中的。也就是说,要特别留心所见,所听,所用的语言文字。

2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我们都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反映亲情,尤其是父子之情的美文,不就是由对父亲为我送行时给我买桔子时的背影的敏感而触发作者的写作激情的吗?还有,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和《祝福》,这些文章也都是作者对生活事件敏感而又巧于为文的结果。这些生活事件往往会成为“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也是我所说的关于“对生活事件的敏感”的例子。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这个问题上,我主张,第一,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亲历的。注意亲历,就是关注自我。第二,要教育学生注意自己读书时看到、想到的。注意所读、所想,就是关注社会。也就是说,要注意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这两个方面。这正如哲学上讲的,人的经验主要来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培养学生对心灵涟漪的敏感我们都有过感激、冲动、悔悟等复杂的心理情感变化,我把它们总结命名为心灵的涟漪。大家还记得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吧?从心理的角度分析,毛主席很有可能是结合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的认识,在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等自然现象时同时,对这种生活的自然事件产生了心灵的涟漪,一下子勾起了他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想。于是,便有了这篇大气磅礴的诗文。还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开篇不就写出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被人们称为“文眼”的句子吗?这样的例子很多,不仅写诗歌、写散文需要这种敏感的触发,写小说、即兴演讲等很多语文活动都需要这种对心灵涟漪的敏感。在如何培养学生对生活事件的敏感方面方面,我觉得,还是主要应引导学生注意对生活事件的及时反思和深刻体验,并且要有理性的思考,而不要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层面。正如古人讲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4培养学生对生活之美的敏感我们还记得《冬天之美》这篇文章吧?这篇文章流露出的就是对生活之美的敏感。前文是对自然环境之美的敏感,后文是对人文环境之美的敏感,最终,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冬天的美。乔治?桑就应算是对生活之美敏感的人。那么,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伟大的艺术家罗兰说过: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第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也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之美,培养对生活之美的敏感。第二,就是要引导学生注意美的多层次性。不要将美简单的理解为壮观、漂亮等。自然景物是美的,人文景物也是美的。茅盾先生在《风景谈》中不是说“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吗?第三,就是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悲剧美。就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种悲壮不也很美吗?鲁迅曾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中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看,这就体现了悲剧的性质和美学效果。也就是说,悲剧也是美。总而言之,不要将生活之美理解得太狭隘了,要放到文学和美学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应当说,高层次的美应该是丰富的。留心生活,处处皆有美,处处皆是美。

作者单位:河北省霸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