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困难生转化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数学学习困难生转化对策

梁建英

梁建英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与帮助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数学学习困难生的产生具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活动分析其原因、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切实可行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习差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习困难生成因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的不断推进,新的课堂理念在数学课堂中得到了全面实施。新理念实施不仅给课堂带来了生机,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勤奋好学、思路开阔、创新意识极强的学生。然而,在这些“富有群体”的背后,却隐藏一些数学“学困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是不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不能让他们一直成为课堂上的“旁观者”,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热情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转化工作,确保这些学生能够达到正常水平。

一、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原因

家庭教育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或要求完美对学生造成学习压力。父母的期望过高往往给孩子造成害怕失败的心理,从而抑制了积极的动力。与其相反,有些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管不问、期望过低。孩子认为父母对他没什么要求,因此做出相应的反应。父母不鼓励孩子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对孩子的不成熟行为都表示接受,无形中给与鼓励。不培养他们独立和依靠自己的力量。

2、学生自身原因

学习困难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一般都呈现出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数学无兴趣,导致注意力不易集中,缺少自觉探索的执着信念。其次,缺乏学习的持久性。困难生的绝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毅力和耐力均较其他学生差,对问题不愿做长期艰苦的钻研,而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对数学问题很少去主动寻找致错的原因,因此常犯某些错误。学习上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严重妨碍了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结构。从而导致成绩不良。

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重于关心知识的讲解,不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方法上灌输型盛行,忽视对学生的研究、对知识分叉点的研究。教师讲得过多,学生练得过少,缺乏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忽视知识的形成,使一些知识在理解上出现片面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学生渐渐分化成了学困生。教师教学上要求“划一”、“一刀切”或任意拔高。很少考虑到高、中、低不同水平的情况。

二、转化学习困难生的对策

1、改进教法,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由于困难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差,因此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应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力降低学习难度,分散难点,给予模仿性练习的机会,讲授速度要适合困难生的接受情况,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物去说明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去解答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比如,讲相似三角形这一章时,先设计好一个画面,怎样去测量河两对岸物体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后,可以明白只用一根标杆就可以测出某建筑物的高度。从这些学生常见又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出他们没有想到或解答不了的问题,加强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造情境是指教师给学生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例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教学情境。第一步,让学生在练习纸上作三角形使AB=5BC=3∠B=30°,然后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比较所剪的三角形的大小,三角形一模一样。第二步,让学生在练习纸上作三角形使AB=5AC=3∠B=30°,再把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比较所剪的三角形的大小,这回出现了两种不同的三角形,学生感到非常奇怪。这样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步让学生讨论,同样是根据二边一角画三角形,为什么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呢?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条件中的不同之处,也就是以疑激思。第四步,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公理。通过以上这些过程的铺垫,从理论上得到这个公理也便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起到使学困生精力集中,记忆深刻的作用,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习困难生形成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数学学习策略,不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储备,不会反思调控自己的数学认知过程与方法。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学困生在弥补知识缺陷的过程中,应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活动的特点,尽可能让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培养善于灵活应用各种方法的能力。例如,讲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时,学生对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方法感到抽象难掌握。我教给他们两种方法。一是口诀法:“同大则取大;同小则取小;大于小而小于大,取中间;小于小而大于大,则无解。”学生觉得易懂、好记、轻松。二是数形结合法:先通过画线把各不等式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再看数轴上被各条线都覆盖的那一部分所表示的数,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学生感到这样的方法形象、直观,便于操作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学困生”,不断提高我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就能把“学困生”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是格的建设者。“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以上只是我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积累经验的总结,只是冰山一角,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