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 1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分析

牟英文1范丽君2岳贵霞1

1、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日照街道卫生院276800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我院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转变状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患者月经异常好转率为95.8%,贫血好转率为97.4%,下腹胀痛改变率为95.3%,压迫症状消失率为93.8%。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不仅减少了患者病痛,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式简捷安全,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介入;子宫肌瘤;临床疗效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1】。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宫平滑肌瘤,简称为子宫肌瘤。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子宫肌瘤多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其目的是使子宫肌瘤因缺血、缺氧而坏死,从而达到治愈目的。临床上子宫动脉栓塞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以及治疗效果快速显著等优势【2】。现就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患者,对其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年龄为22~51岁,平均年龄为33.1岁;病程为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4年。患者临床表现症状为:月经紊乱、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下腹现质地较为坚硬包块,伴随酸痛坠胀感;白带增多,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继发性贫血。经妇科检查显示,肌壁间存有较大质地坚硬且不规则结节状红色块物,表面光滑,部分患者表面有渗出液覆盖或溃疡,排液存有臭味。

患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子宫肌瘤诊断标准,60例患者中肌瘤单发34例,肌瘤多发26例;肌壁间肌瘤23例,粘膜下肌瘤17例,浆膜下肌瘤2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经期结束后7天后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通过股动脉行Seldinger穿刺,将直径约为3mm的导管在透视镜监视下送入患者髂内动脉里,实施子宫动脉插管和造影,证实导管已进入子宫动脉,并确定患者为子宫肿瘤后,释放栓塞剂栓塞子宫动脉。栓塞剂量应视患者的肿瘤大小和血液供给状况而决定。适时进行止血、抗炎、止痛等操作。

1.3疗效判定:

观察并统计患者治疗前后月经异常、血红蛋白浓度在65~120g/L范围内、下腹胀痛感、压迫症状例数。

1.4数据分析:

数据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患者月经异常好转率为95.8%,贫血好转率为97.4%,下腹胀痛改变率为95.3%,压迫症状消失率为93.8%。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下表:

3.讨论: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临床上应用已有20年,主要是利用放射学导向技术定向病变部位,运用微创伤技术,在电视监视下,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及时阻断肌瘤供血,缩小肌瘤体积,减轻或消除病症,疗效快速、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方法简单快捷,且较为安全,患者治疗后均较为满意,其适宜各年龄段的子宫肌瘤患者【3】。

本次研究选取自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对其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治疗后统计患者状况数据显示,月经异常好转率为95.8%,贫血好转率为97.4%,下腹胀痛改变率为95.3%,压迫症状消失率为93.8%。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不仅能够迅速有效的治疗患者症状,减少患者病痛,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方式简捷安全,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俊云.大颗粒栓塞剂无痛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子宫肌瘤54例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4,(14):543-543

[2]张国福,韩志刚,胡培安等.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中的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12):951-953

[3]吴诗瑜,王忠敏,张国福等.探讨子宫肌瘤行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临床疗效[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0,14(4):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