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新的教材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新课程呼唤新的教材观

方乔

浙江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方乔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教授和学习材料,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狭义的教材就是指教科书即书本。在日常的使用当中,人们所说的教材一般是指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

教科书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不但是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物质凭借,而且是连接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与纽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教科书的基本价值、根本作用以及处理方式抱着一个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就构成了一个教师的教材观。教材观是教师教育观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继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和学生的发展。因此,科学而正确的教材观是高素质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一、新课程要求树立新的教材观

传统教材观即旧教材观作为一种落后、过时的教材观,在教师中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旧教材观强调教材内容的绝对性和权威性,它不但控制了教师的教也控制了学生的学,使教学日益失去个性与活力,最终成为学生发展的桎梏。这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整合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就基础教育的课程目标、课程内空、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树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全新教材观。

首先,全新的语文课程目标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教材观。在新课改以前,语文课程目标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认为教学即知识的传递,因此,教学便变成了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的单向传输过程,教学的效果则表现为知识的记忆和积累,这种偏面的课程目标无疑是教师旧教材观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

目前,语文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括情感价值观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的发展。这一全新的课程目标,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旧教材观中教材对教学、教师、学生的控制,淡忘教材的权威性和绝对性,提倡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发扬教师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人格个性,注重学生在教学中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总之,语文新课改课程目标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树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材观。

其次,全新的语文课程内容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以前,课程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它具有唯一性和权威性。这次语文新课改不但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而且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因此,它的课程内容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内,它包括蕴涵在教材后面的,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活生生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回应,而且,这些在教学中生发出来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改变教师对教材的绝对性和权威性认识,激励教师树立一种全新教材观,并在这种全新教材观的支配下,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大胆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增添、删减和重构,并能积极地选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最后,全新的语文课程管理要求树立一种全新的教材观。课程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自从我国成立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以后,教科书制度便由国家指定使用的“国定制”向编、审分离的“审定制”过渡,教科书也由法定的“一纲一本”转向为审定的“一纲多本”,近来又在施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共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管理政策变革以后,语文教学便会同时出现多本教材,有人教版、浙教版甚至校本教材,并且教材的内容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面对着这样一种状况,教师以前“以本为本”的控制式、权威式、封闭式教材观必然面临着基础教育课改的全新挑战,可见教师全新教材观的树立势在必然。

二、新教材观的新特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相应转变,新教材观作为一种与传统教材观完全不同的教材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在教材价值上,新教材观强调教材应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教师、教材以及环境之间的多向互动和探究过程中,教材再也不具有权威的地位和神秘的色彩,而只是作为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一种学习材料而已,它存在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服务。

在教学中,教材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学科领域的关键知识、方法、过程以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和生活的关系的重要案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即交叉法。也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和能力基础,揭露原有知识和能力在认识和解释新事物、新问题时可能产生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达成新的正确认识,因此,在新教材观下学生的发展成了教学的根本,教材则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它在教学中就变成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工具,变成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媒介,变成了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催化剂。

第二,在教材内容上,新教材观强调教材内容的可变性和适应性。这时,教材内容作为一种学习材料再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个性特点和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差异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增补到删减,其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教材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新教材观积极提倡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去积极选择和开发课外、校外的各种教学资源,这种课外教学资源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也可以作为教材内容的一部分。总之,在新教材观下,教材内容的绝对性、权威性一褪而尽,取而代之的是可变性和适应性,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变更、增添和删减,也可以吸取课外的各种教学资源。

第三,在教材作用上,新教材观不但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而且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注重教材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材在教学中作为一种文化中介,作为一种教学范例,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方法,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使学生进一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并从中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其次,新教材观还注重教材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持新教材观的教师不但注意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在学生学习教材时注意加进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情感及科学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等。

最后,新教材观还注重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持新教材观的教师注重学生在学习教材的不同阶段和教育阶段提出不同的问题,并注意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些创新性实践活动,还注意从教材中选取一些内容新颖又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素材来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与创新活动的关系,通过这样的多种途径,教材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