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 2

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李玉清1杨艳敏2(通讯作者)

李玉清1杨艳敏2(通讯作者)

(1.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12)

(2.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湖北十堰442012)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以便为以后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胸痛、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冠心病;临床效果;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12-02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使得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从而引起心脏病。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气短、心悸等,该病还易与其他疾病合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1]。目前该病治疗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本文为研究中医辨证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80例,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在45-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5)岁;对照组80例,男性42例,女性38例,年龄在46-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3.6)岁。所有患者病程均在2-10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治疗前均给予卧床休息、扩冠、吸氧、强心、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利尿等基础治疗。对照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每次5-20mg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日三次;口服10mg普纳洛尔,每日三次;每天口服75-150mg阿司匹林,每日2次。观察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具体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分为三种常见症型,即气虚血瘀型、痰浊塞阻型、心血瘀阻型。根据不同症型实施不同的中医辩证治疗。气虚血瘀型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胸痛、心慌气短、舌质淡薄、脉象无力等,应以养气益阴、活血通络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方为桃仁、黄芪、当归、甘草、赤芍、丹参、生地、党参、红花、地龙,每日1剂,早晚水煎两次服用;痰浊塞阻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痰多、肢体沉重、脉象滑等,应以通阳散结、宽胸豁痰的瓜萎薤白桂枝汤治疗,组方为半夏、瓜萎、薤白、陈皮、丹参、茯苓、郁金、黄芪、桃仁、川穹、红花、竹茹。每日1剂,早晚水煎两次服用;心血两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痛、夜寐不安、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脉象细数等,应以安神养心、益肾滋阴的保元汤进行治疗,组方为党参、熟地、甘草、丹参、茯苓、酸枣仁、麦冬、赤芍、山药、山萸肉。每日1剂,早晚水煎两次服用。均为一个月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进行药物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气短、心悸等)全部消失,进行心电图检查正常;显效:进行药物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气短、心悸等)基本消失,进行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有效:进行药物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气短、心悸等)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进行心电图检查尚无完全恢复正常;无效:进行药物治疗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气短、心悸等)没有改善,甚至症状有所加重。

1.4统计学分析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乏力2例,头晕目眩3例,心悸、气短、胸闷各1例;对照组乏力、心悸各3例,头晕目眩5例,气短、胸闷各2例。结果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内科疾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的血管腔阻塞或狭窄,使得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等,会引起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严重甚至会猝死。冠心病产生的病理机制是饮食不规律、寒湿外侵、过度劳累等使得痰湿滋生、心脉受阻、心脾受损,进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2]。对冠心病进行治疗要做到标本兼治,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疗效已被临床认可,通过对不同症型选择不同中药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3]。

本文研究表明,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冠心病,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胸痛、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意.中医辨证滋阴益气补肾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分析[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2):48-49.

[2]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等.冠心病中医病因及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的设计与制作[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626-3628.

[3]陆肖娴,许军.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影响的临床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8):2087-2088.

作者简介:

李玉清(1976—),女,湖北十堰人,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学工作。

通讯作者:

杨艳敏(1976—),女,湖北十堰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