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3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陈勇

陈勇

浙江磐安县人民医院浙江磐安322300

【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并为进一步确定治疗时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0年-2014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按AKI诊断标准分为I、II、III期,并将III期按实施CRRT时间分为III-1期、III-2其,比较不同治疗时机下,各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SCr、BUN、MAP、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病房时间及90d生存率上的差异。结果:I、II期患者治疗前后,其APACHEI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III期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I期患者治疗后其氧合指数、SCr、BUN、MAP虽然改善程度较II期患者明显,且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均短于II期患者,但两组间各项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III-1期与III-2期两组在以上各指标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从4组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可知,III-2期死亡率(64.5%)显著高于III-1期(50%)、II期(28%)、I期(20%),其中,同时,I期、II期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III-1、III-2期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CRRT依然是目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措施,尤其是I、II期肾损伤患者,在给予CRRT治疗后,能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对于III期患者,若能早期给予CRRT治疗,则患者预后普遍好于晚期给予相应治疗患者。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急性肾损伤;生存率

【中图分类号】R58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738-02

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症病症之一,其发病因素较多,病情复杂,若患者早期未给予及时恰当治疗,则多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尤其是合并有感染症状患者,其死亡率近50%[1]。而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间断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hemodialysis,IHD)、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reatment,CRRT)、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ybridRRT,HRRT)、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等[2]。其中,以CRRT应用最为广泛。其以高通透性滤器为基础,采用替代手法对受损肾脏进行至少连续24h以上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3],因该治疗方法具有连续、缓慢及等渗性清除溶质及液体等优点,不仅应用于肾功能损害患者,还广泛应用于临床非肾脏疾病患者,如肝功能衰竭、重度败血症等[4]。但即使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人们对于AKI患者进行CRRT治疗仍未有统一方案,尤其是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因此本文以我院实际治疗患者病例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分期及同一分期不同治疗时机下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从而为更好的开展CRRT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呈报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4月-2014年1月间入住我院ICU室且符合如下标准的患者共计264例,并依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2012年制定的AKI诊断标准[5]将其分为1期50例、2期82例、3期132例;其中将3期患者按自确诊时间起48h内接受CRRT定为3-1期,共70例;48h后接受CRRT定为3-2期,共62例。

纳入标准:(1)符合KDIGO2012年制定的AKI诊断标准;(2)完整的病例资料;(3)合并有感染症状。

排除标注:(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II>40分;(2)严重的全身性疾病;(3)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4)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5)ICU入住时间<48h。

1.2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在患者股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处置管并建立血管通路,根据患者有无出血症状选择低分子肝素抗凝或普通肝素抗凝。本次研究病例均以连续性静脉-静脉血管滤过方式进行CRRT,并均采用HF1200聚砜血滤器(表面积为1.25m2)。其置换速度为3-5L/h,更换频率1次/d。

1.3判断指标

记录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h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APACHE)II,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的改变,并记录总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并对各组患者90d内生存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其中,对计量资料均以(x+_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并进行生存曲线进行分析,其中当P<0.05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资料显示,各组间在年龄、性别及原发病因分布上均未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表1。

表1各组患者基本资料

2.2APACHEII评分

资料显示,当处于急性肾损伤早期,就给予CRRT治疗的患者,其48h后APACHEII评分降低程度明显优于急性肾损伤晚期患者;此外,即使患者均处于急性肾损伤晚期,若确诊后48h内即给予CRRT治疗,则APACHEII评分同样低于48h才给予CRRT治疗的患者,见下图1。

图14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评分比较

2.34组各项指标分析

资料显示,I期、II期在氧合指数、SCr、BUN、MAP四项指标中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III-1期及III-2期在以上四项指标中进行组内及组件比较均未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2.4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病房时间

资料显示,I、II期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病房入住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III-1与III-2期患者在以上两组指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2。

图24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病房时间比较

2.5治疗转归

264例患者中,90天死亡108例,占41%。其中,III-2期死亡率(64.5%)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1);同时,III-1期死亡率(50%)也与I期(20%)、II期(28%)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是I期、II期患者间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下图3、图4。

图3各组中死亡人数分布

图4各组生存曲线比较

3讨论

近年来,医疗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人们对AKI深入研究,不仅为AKI早期确诊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在恰当的治疗时机给予CRRT治疗提供了帮助。也正因此,对于在何种治疗时机开展CRRT治疗便成了目前治疗AKI的热点之一。如有文献报道称[6],AKI早期即给予CRRT治疗往往能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这个结论却受到部分发达国家医学研究者的质疑,他么[7-8]认为过早给予CRRT治疗不仅不能改善后期治疗效果,还会增加起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而鉴于以上报道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不同的AKT诊断及分期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结论的可信度。因此,为更好在我国开展CRRT治疗,有必要在基于我国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我们知道,在我国,CRRT治疗费用较为昂贵,因此,早期给予CRRT治疗若不能获得一定疗效,患者会因无明显成效及高昂的治疗费用不得不放弃治疗,从而降低治疗依从性[9];而过晚给予治疗,则会延长CRRT治疗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率[10]。基于此,有必要就CRRT的治疗时机做进一步研究。

而本研究发现,I、II期肾损伤患者若给予CRRT治疗,其预后明显好于III期患者,即使是同处于AKIIII期患者,若能在确诊后48h内给予CRRT治疗,其预后也较48h后给予CRRT治疗患者更为理想。由APACHEII评分可知,I期、II期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且其他指标如氧合指数、SCr、BUN、MA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I期及II期对各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时,则未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采用KDIGO2012制定的AKI分期标准所得I、II期在应用CRRT治疗时无明显差异。但对于III期患者,其是否于48h内给予CRRT治疗则对患者预后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两组患者在APACHEII评分、氧合指数、SCr、BUN、MAP各项指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时,均未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III-1期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病房时间均较III-2期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II-1期患者死亡率(50%)也明显少于后者(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述所述,CRRT在AKI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早期(I期、II期)AKI患者,其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III期患者。然而,鉴于本次回顾性研究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样本数较少,(2)缺乏对治疗中不良事件完整记录,(3)未与非CRRT治疗进行比较,因此,要想获得更为可靠及正确的结论,后续仍需进行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实验。

参考文献:

[1]ChawlaLS.Theseverityofacutekidneyinjurypredictsprogressiontochronickidneydisease[J].Kidneyinternational,2011,79(12):1361-1369.

[2]帅兰军,何庆南.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的临床决策[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0(10):3-5.

[3]杨莉.急性肾损伤[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5):476-480.

[4]徐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ICU急性肾衰竭中的应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1,7(5):272-272.

[5]KidneyDisease:ImprovingGlobalOutcomes.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onacutekidneyinjury[J/OL].www.kdigo.Org.2012.

[6]Prowle.Clinicalreview:Optimaldoseofcontinuousrenalreplacementtherapyinacutekidneyinjury[J].CritCare,2011,15(2):207.

[7]WuMY,HsuYH,BaiCH,etal.Regionalcitmizedcontrolledtrials[J].AmericanJournalofKidneyDiseases,2012,59(6):810-818.

[8]LiangosO.UrinaryN-acetybeta-(D)-glucosaminidaseactivityandkidneyinjurymolecule-1levelareassociatedwithadverseoutcomesinacuterenalfailure.JAmSocNephrol,2007,18:904-912.

[9]俞雨生,季大玺.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新认识[J][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14(3):278-280.

[10]刘双庆,郭剑颖,鲍珍,等.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在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5):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