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旦角的表演和声腔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1

浅谈戏曲旦角的表演和声腔艺术

李宝霞

李宝霞(河南省越调剧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82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057-01

中国戏曲属于通俗化的范畴,它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表演艺术体系。作为一名戏曲演员,对“表演”这个词汇是最熟悉不过的。而我则是在越调表演艺术的一个青年后辈,主攻旦行,在戏曲舞台上度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对艺术的追求孜孜不倦。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时光流逝、年龄的增长,在戏曲艺术天地中,自己也日益成熟。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好演员,最需要具备的则是“形神兼备”的表演艺术和“声情并茂”的声腔艺术。这和演员平时的艺术修养和刻苦学习锻炼是分不开的。

在近二十多年的戏曲生涯中,我深有感触,要想成为一名好演员,你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练好台步、云手、水袖等一些旦角的基本功;学会分析人物、探索人物,掌握角色的内心动态,才能在舞台上塑造典型化、生活化的人物形象。从肢体表现和面部表情,从手势走势到内心独白,从一句道白到大段唱腔,都必须密切掌握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这一系列的体系表现,就是戏曲舞台艺术的“表演”,表演之所以要“形神兼备”,实际就是要求演员表演和刻画人物时,要以形传神、先声夺人,利用肢体语言把人物的内心感情变化表现出来。所以,我在自己的表演中时刻遵循这一道理,领会“形神兼备”的真谛,进而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文化修养。

我有幸跟随越调大师申凤梅许多年,她的言传身教,使我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对我的表演和演唱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启迪。申凤梅大师经常告诫我们:“演戏演人物,唱戏唱心声”。在她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的表演和声唱水平逐渐提高。我在《诸葛亮吊孝》中扮演小乔,我就努力把都督之妻、东吴佳丽特有的情感历程表现得层次分明,深刻感人,充满着青春气息,蕴含着情感力量。通过盛装款步、赏花戏鸟、抛袖转身、婀娜多姿的舞台动作,悦耳动听、婉转甜润的唱腔,寓情于景物之中。把“为夫君洗风尘同饮杜康”的喜悦之情淋漓尽致地传达给观众。,我把这段唱腔唱得明快清丽,热情流畅。这种喜悦之情,为小乔惊闻夫君周瑜命丧巴东,痛不欲生的情绪激变,做好了浓重的铺垫。一喜一悲,构成舞台气氛的极大反差。“痛悼夫君周瑜”的唱腔,我从小乔此时此刻的心情出发,唱得情真意切,凄楚苍然,回肠荡气,感人肺腑,表现了小乔的内心情感由喜到悲、以喜托悲、悲喜对比、起伏跌宕、层次分明,把小乔唱得妩媚而不娇柔,高洁而不低俗,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借鉴和学习诸多艺术家的演唱方法,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日趋成熟,逐渐形成了婉转流畅、典雅明亮、绚丽华彩、细腻传神,并富于旋律性、歌唱性的演唱特色,被旦行称誉为“越调花腔女高音”。我的演唱风格追求一种好听、耐听、悦耳、清新秀美的视听享受。表演是一种于朴素自然中,展现绚丽光彩,简洁凝炼中,深蕴丰富内涵。

“歌海无涯,为情是岸”,所以演员在演唱时,唱情要重于唱声,一名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唱只有声,没有情,就好像一位失去了魂魄的人,她的一举一动没有丝毫感染力,让观众无所适从。演员在扮演角色时,必须认真细致地分析角色自身的性格,以及当时所处的环境和精神状态,把角色应有的情感,通过唱腔准确地释放出来,才能达到声情并茂,使角色有血有肉,“形神兼备”,这才是戏曲艺术表演的最高境界,技巧和表现的统一,表演和声腔的统一,才真正是戏曲艺术表演和声腔艺术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