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排便异常的生物反馈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小儿排便异常的生物反馈治疗

林芃黄圣余陈新弟刘昇魏剑圣谢承

福州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福建福州350005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排便异常的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训练与局部电刺激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对38例严重排便异常的患儿进行治疗,年龄4—16岁,男24例,女14例。结果23例大便失禁患儿明显好转,3例大便失禁患儿失禁次数仍达5-6次,但感觉有好转。12例便秘患儿每日排便1-2次,无排便困难。结论生物反馈和肌电刺激治疗小儿排便异常简单,有效,无损伤,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小儿排便异常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便秘和大便失禁,其发病率5%左右,主要有器质性和特异性两种原因,临床上最常见器质性原因为先天性无肛术后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①,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我院对38例严重排便异常的患儿采用生物反馈训练与局部电刺激治疗相结合的新方法,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和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38例排便异常的患儿,年龄4—16岁,男24例,女14例,其中巨结肠根治术后12例,先天性无肛术后21例,特异性5例,大便失禁26例,便秘12例。大便失禁患儿失禁次数每天3-10次,常伴有污粪;便秘患儿每3-7天排便一次,大便硬伴有排便费力,常需开塞露等通便药物。

1.2.治疗方法

使用加拿大思伟公司MyoTracClinical治疗仪,患儿先取平卧位,双腿曲膝,电极棒涂少量的润滑剂后轻轻塞如肛门,插入到理想的深度,以发挥最优的治疗效果,再取半卧位,使其能通过显示器看见图象的变化情况,增强参与意识;打开工作台,选择所需的治疗方案和动画,打开控制盒,调节刺激电流量的大小,以患儿能耐受舒适为主;治疗的过程中时刻密切观察患儿的情况,及时查看电极棒是否脱出肛门;治疗结束后将数据保存,电极棒清洁后以戊二醛浸泡消毒,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治疗10次为一疗程,每次40分钟。也可根据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电刺激:电刺激强度选择以患儿可以耐受,且不感觉到疼痛的上限为最佳,在患儿对电刺激不敏感时,不能盲目增加电刺激强度,而应铺以增加大脉冲指数,由于电刺激本身存在耐受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上常常需要上调电刺激参数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以每次增加1%-5%的幅度增加刺激强度。

治疗前均所有患儿均测定肌电值平均为5.20。

2.结果

治疗后患儿肌电平均值7.36,较治疗前明显提高。

23例大便失禁患儿失禁次数每天1-2次,排便前的感觉明显好转,3例大便失禁患儿失禁次数仍达5-6次,但感觉有好转。12例便秘患儿每日排便1-2次,无排便困难。

随访

平均随访1年,有3例症状加重,再次行生物反馈训练与局部电刺激治疗1-3疗程,症状好转。

3.讨论

小儿排便异常在临床上很常见,病因和病理改变非常复杂,临床上能直接作用于肛门括约肌的药物极少,缓泻方法只对便秘引起的失禁比较有效,而且长期使用会损害肛门外括约肌功能,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不理想。生物反馈②是利用各种技术,以视,听觉的形式显示体内某些生理活动,通过指导和自我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这些生理活动,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生物反馈为我们提供一种无损伤,无痛苦,经济,无药物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同时该方法能充分调动患儿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用意志和主观努力去调整或改变自身的病理状态,并可免于手术痛苦。

生物反馈治疗应在3岁后开始,随着年龄增加而更加合作而提高疗效,尽可能在每年暑假期间进行训练,达到排便控制。治疗时应注意保持室内安静、光线适宜,气温在24度至26度之间,穿着宽松衣服,让身体肌肉放松和精神状态放松,可取半卧位,双腿不要交叉,并注意避免腹肌、臀肌、大腿肌的不协调收缩动作,治疗前半小时内不要进食过饱,嘱患儿排便排尿,做好患儿家长的解释工作和患儿的沟通工作,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充分的的治疗前宣教是治疗的成功基础,由于许多患儿年龄较小,对医务人员及医疗器诫场所存在一定恐惧感,而患儿家长往外对生物反馈这种治疗手段了解甚少,对治疗效果存在顾虑,有效的沟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访结果认为生物反馈疗效可持续较长时间,但治愈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应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强化治疗。

应用表面电极间接刺激直肠壁和肛门外括约肌可使肌肉紧张,促进肌肉纤维由Ⅱ型肌转化为Ⅰ型肌(Ⅰ型肌可维持持久的张力性活动,并产生静息电位),增加治疗效果。

根据患儿肌肉力量提高的程度决定复查时间ƒ,先天性无肛畸形术后先天性巨结肠术后主要括约肌发育不良或损伤,便秘人群主要是盆底肌内群不协调,应针对之训练。

总之,生物反馈和肌电刺激治疗小儿排便异常简单,有效,无损伤,无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小兵,李殿国,张丽,等。先天性巨结肠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评价和治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1,32(8):565-567

2.SunXB,Zhangl,LiYH,etal.Theeffectofbiofeedbacktrainingofpelvicfloormusclesonfecalincontinence.JPediatrSurg,2009,44(12):2384-2387

3.朱德力,张丽,王若义,等。盆底肌训练治疗小儿肌源性大便失禁的临床评价。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8,29(9):5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