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头痛10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1

综合疗法治疗头痛100例

李青松

(李青松中医诊所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以针灸、按摩等非药物疗法治疗头痛报道。

【关键词】头痛;针灸;按摩;非药物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336-02

笔者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以针刺、整脊、按摩、新灸法并用为主,个别配合中药、耳穴贴压治疗头痛10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均系门诊患者,其中男35例,女6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45岁,病史最长20年,最短几个月不等。

2.诊断标准

(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胀痛、刺痛、隐痛等,头痛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不等。

(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发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3)所有患者均可在颈椎两侧用手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多位于C1,C2,C3,椎旁,尤以C2,C3周围较甚,常伴有C2,C3棘突偏歪,颈枕部压痛,C5,C6,T3,T4椎旁有代偿性压痛反应点,病史较长者可在T9附近找到反应点。

(4)颈椎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消失或反弓,颈曲中断,椎体移位,钩椎关节增生,不对称,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病变。

3.鉴别诊断

久治不愈者应常规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和MRI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治疗方法

(1)针刺疗法取穴:风池、百会、太阳、合谷、太冲,偏头痛加丝竹空透率谷肝阳上亢型加行间、侠溪。气血不足型:加脾俞、气海、足三里;气滞血淤型可在太阳、头维、阿是穴放血。

对头痛病史较长者,可在头部找到阳性反应点,多为结节或条索,对其进行火针点刺治疗,可视其范围决定点刺针数,每隔1厘米左右点刺1针,3~5日1次。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局部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取直径0.35mm,长25~75mm长的一次性针灸针(新杏林牌,北京天宇恒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刺入穴位,根据不同证型虚补实泻,以得气为度。针刺后头部主穴接华佗牌SDZ-Ⅱ型电子针疗仪,用疏密波治疗30分钟。针刺的同时采用TDP照射后颈部,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热敏化灸疗本病的热敏化腧穴多出现在风池、率谷、百会、阳陵等穴为高发区。根据上述穴位出现热敏化的不同,按以下步骤分别依次进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感传一般以扩热、透热多见,亦可见传热、酸、胀、凉、麻等非热感觉,灸疗每日1次,一般每次30分钟到1小时不等,以灸性感传消失为度。

(3)整脊推拿治疗针灸后行理筋手法,放松颈椎两侧肌肉,以及肩部肌肉,手法以拿法、拨法、滚法、点穴为主,放松10分钟左右,行治疗手法。重点对椎旁痛点及条索结节进行治疗,以指揉、指拨法为主。对颈椎棘突明显偏歪者,行整脊复位法。根据颈椎节段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法治疗,上颈段以韦贵康教授的单人旋转复位法,中颈段以角度复位法,下颈段以侧旋提推法治疗。(具体操作可参阅《中医筋伤学》)。

(4)中药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痉散(全蝎、蜈蚣各等份)口服,每服1~1.5g,日三次或疼痛时随时服。

(5)耳穴贴压取心、神门、耳尖、颈椎、肝、肾、耳尖、交感。对应部位如额部疼痛取额,颞部取颞,枕部取枕等。每日对以上穴位,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分钟左右,疼痛发作时随时按压。

4.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为半年以上未发作,计65例,占65%;有效为发作次数较前减少30%以上,计30例,占30%;无效为症状无改善或减轻不明显计5例,占5%。

5.典型病例

患者王XX,女,35岁,会计,2011年5月初诊。主诉:反复性左侧头痛伴头晕3年余,严重时恶心、畏光,加重1月。无明显原因引起左侧头疼,自服颅痛定后缓解、1月前因月底结账伏案工作过久后引起左侧头痛,伴头晕、恶心,服止痛药治疗无效,故来我处求治。症见:左侧头痛,呈胀痛,伴有头晕、恶心及乏力等症。查体示C2,C3椎旁压痛(+),并触及一明显条索,颈椎活动尚可。侧头部丝竹空至率谷区域触及明显痛点三处,呈结节状。BP115/80mmHg,神清语利,精神欠佳,NS(-),舌淡苔薄白,边有瘀点,头颅CT未见异常。颈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诊断为偏头痛,为气滞血瘀型。经上述疗法治疗1疗程后明显缓解,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1疗程,症状消失。随半年未见复发,临床告愈。

6.体会

头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几乎人的一生每个人都受过头痛的困扰,但人们习惯于用药物治疗本病,很少有人一开始就想到用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经治疗无效后才可能寻求非药物治疗,其实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本病具有痛苦小,副作用少,远期效果好,易于为广大患者接受,尤其是患有其他慢性疾病不能长期或不愿意服药的患者,非药物治疗无疑给他们带来了曙光。同时针灸治疗还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颈椎两侧的肌力不平衡,颈部肌肉持久的收缩可引起供应肌肉的血流减少。这种缺血状态可引起疼痛,另外颈神经根受到错位的小关节刺激或压迫,引起颈肌痉挛,关节、椎间盘、椎体的疾病亦可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反射性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由于以上这些原因都可直接或间接引起头痛,我们临床上观察功能性头痛的患者都可在颈椎找到阳性反应点,对这些反应点进行相应的手法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多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有很好的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对各种疼痛的镇痛效果肯定,在此不再赘述。针灸后我们对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及错位的关节,实施手法治疗后,可使肌纤维充分拉长,局部的血供得到改善,痉挛的软组织得到松解,同时对错位的关节给予手法整复,可使颈椎的力学平衡得到恢复和改善,颈椎的力学平衡得以重建。治疗后结合耳穴贴压,可达到长效刺激,延长治疗效果的作用。为了巩固疗效,本病除积极治疗外,还要注意调畅情志,劳逸适度,加强颈椎的功能锻炼,从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