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的新方法

俞丽萍

牡丹江市康安医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抗病毒治疗在丙型肝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区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告知患者与家属实际情况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每组25名患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抗病毒治疗,称为实验组。研究丙型肝病受丙型肝病患者年龄和患者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丙型肝病病毒基因、使用治疗性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本体病毒载量、联合治疗和疗程的影响,临床实践中仍需根据患者的情况作个性化治疗,临床尚需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结果: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肝脏功能与表面抗原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重新复核两组患者之间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抗病毒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促进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在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新方法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一般资料组成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1月区间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告知患者与家属实际情况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进行分组,每组25名患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抗病毒治疗,称为实验组。

1.2患者分组方法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称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采用抗病毒治疗,称为实验组。每组25人,经过检查没有患者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1.3治疗方法。

目前我省主要对抗丙型肝病的主要药物是干扰素。但是单一的干扰素使用对于丙型肝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研究显示,利巴韦林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对于丙型肝病的治疗效果很好。由于患者个人体质上对于治疗性应答的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应当根据丙型肝病患者的具体应答情况确定疗程,同时要注意的是目前有几种正在使用的药物当中有部分药剂是不需要根据使用患者体重来调整药剂使用量的,同时还有其它药物是需要调整的,在临床当中要区分对待。

1.4效果评定

分别对两组丙型肝病患者进行对应的治疗,保证用药的及时准确。经过初期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具体的评定标准为肝功能的恢复。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肝脏功能与表面抗原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重新复核两组患者之间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抗病毒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促进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在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结果

经过两组的对比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与实验组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应答性反应没有明显差别;肝功能恢复情况实验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有部分的患者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止用药并中止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小板数量小范围不确定性下降、有明显的流感症状发生并伴有低温持续性发热、严重患者有体重轻量减小并伴有脱发等现象。上述不良性反应是非永久性,在完成疗程并停药后,不良症状都在一定时期内恢复到正常值。

3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致病根本原因,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如饮酒,劳累,长期服用有肝毒性的药物等,可促进病情的发展。丙肝的病理改变与乙肝极为相似,以肝细胞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慢性肝炎可出现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严重者可以形成假小叶即成为肝硬化。HCV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介导和HCV直接损伤两种,病毒因素包括病毒的基因型、复制能力、病毒多肽的免疫原性等;宿主因素包括人体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等。饮酒、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因素对HCV的感染病程也有影响。HCV传播途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研究丙型肝病受丙型肝病患者年龄和患者肝脏的纤维化程度、丙型肝病病毒基因、使用治疗性药物的种类和剂量、本体病毒载量、联合治疗和疗程的影响,临床实践中仍需根据患者的情况作个性化治疗,临床尚需对以上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在进行一段时间治疗后,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发现,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肝脏功能与表面抗原的检测指标明显低于采用抗病毒治疗实验组。重新复核两组患者之间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论抗病毒治疗比常规治疗更能促进慢性肝炎患者病情的恢复,在慢性乙肝临床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玲,高树玉.在丙型肝病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置[J].北方医护工作技术,2015(11)。

[2]李秋志,宇静水.肝病治疗过程中不良性发热的控制与发展的关系[J].黑龙江省肝病治疗,2016(05)。

[3]李妮秋,兰媚月.肝病在临床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城市医疗,2015(10)

[4]董兰艳,李长雯.常见的肝病治疗手段与发展历史进程分析[J].河北省肝病临床,2014(10)。

[5].吴燕洪.兰丽文,肝病治疗中阻断式治疗具体作用与意义[J].黑龙江省中医研究,2016(01)

作者简介:俞丽萍,女,1981年12月出生,研究方向:传染病,以肝炎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