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组分中药研究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对组分中药研究的探讨

丁鑫军

丁鑫军

(浙江省义乌市产品(商品)检验研究院322000)

【摘要】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疗效是长期临床中医学实践证明的。长期以来,中药的研究一直薄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药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中药是我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文化,因而大力发扬中药事业是每个中药工作者的责任。中药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能用现代方法科学阐释其机理一直是个难题。因此,中药与世界药学的发展速度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此,我们提出了组分中药来构建中药现代化的目标。

【关键词】组分中药;特点;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2-0181-02

一、组分中药的概念

组分中药就是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在传统经方、验方基础上研发组分中药新药。组分中药的药效组分暨标准物质清楚、在疗效上与传统中药的疗效一致或更显著,质量可控。

二、组分中药的特点

组分中药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特征是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相对清楚,具有“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药物特征,还具有复方、配伍、多途径、多靶点、多效应整合调控作用模式等中医药特点,现阶段的开发途径应源于临床疗效确切的经方验方;组分中药代表精品、高质量,从药品注册角度应有一个明确的“身份”;组分中药需要多学科技术和方法,需国内外多学科队伍协作攻关,需要产学研紧密结合;组分中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应以企业为主体,以品种为基础,以疗效为导向,注重安全性和质量提升,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

三、组分中药的研究模式

组分中药的思路是运用植物化学、现代分析技术等,将各种中药材的有效组分、协同有效组分等都分析、研究清楚,设计合适的工艺技术提取出各种有效组分,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有效成分的组合和配方,成为候选新药。然后经过临床疗效的验证,并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清楚其作用于人体的细胞组学、蛋白组学、基因组学。这种新药研发模式有的放矢,临床针对性强。

以中药组分为基础,可以从四个途径来开发创新药物:根据经典方剂配方,明确组分使其配伍量化,确定标准,完善质量体系;利用中药组分,重新筛选配方;开发单体化合物;从单体化合物中筛选配伍,研究由单体组成的复方新药。

组分中药的研发模式需要对中药材和传统的中药配方进行大量的基础研究,建立组分库,并开展组分制备、组分信息系统、活性筛选、组分配伍优化设计等工作。这些前期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因此,组分中药的研发费用应该比传统的模式成本高。

四、组方合理性评价

“组分中药”与其他类型药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配伍,也是“组分中药”研究的核心内容。《天然药物新药研究技术要求》对复方制剂要求“证明配伍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复方配比研究,证明配伍的最佳配比。以减毒为目的组成的复方制剂,应提供与含毒性成分的提取物比较的长期毒性试验资料,探索减毒的可能机制,或选择其他合适的毒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为其处方合理性提供支持依据”。从该要求可知,类似于天然药物的“组分中药”也要进行配伍合理性研究,包括组方的增效减毒等研究、配比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在《固定剂量复方制剂注册指导原则》中提出了复方制剂配伍必要性的原则——优效性,即在给药剂量相同的情况下,复方制剂的疗效比任何一个组分单独给药的疗效都好。另外,治疗的简化和避免滥用也在考虑范畴。“饮片复方”由多味中药组成,由于有传统中医配伍理论为依据,因此,对配伍合理性没有要求提供实验数据,而主要考察全方的有效性。“组分中药”大多数来源于临床有效方,其组方合理性从中医理论方面可依据“饮片复方(方剂)”,但其形式类似于天然药物,所以,还需进行配伍合理性设计,说明其药效与饮片复方等效或优效,且质量稳定可控。由于“组分中药”从饮片复方而来,其中含有一些与疗效无关的成分,且经提取后各组分配比也并非最佳,所以,要经过组分辨识和配伍优化两个过程。

(一)有效组分辨识实现有效组分辨识(组效关系)的方法有:1、从有效复方中寻找,即将中药配伍组成的复方看作一个整体,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方法,将其分离成各个部位(如挥发油、生物碱类、黄酮类等)。2、从构成复方的有效成(组)分中寻找,将复方中的每味药当成一个个体,根据复方的组方原则和主要功效、主治病症,选取每味药在方中的有效成分或部位,采用现代药理学方法进行有效成分剂量的最佳配伍研究,最后确定组成和剂量,成为组分清楚的现代复方。药理评价包括整体、器官、细胞及分子多层次、多水平系统评价。研究形式上,以往多用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但该方法实验工作量超大,研究工作者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如病证结合、方证相应探讨组效关系、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中药化学-药效学-药动学”三维立体系统等,这些现代方法不同程度促进了“组分中药”的发展。

(二)组分配伍优化组分配伍优化是“组分中药”开发研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组分中药”有别于其他类型药物的特点之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优化的配伍设计方法,实现有效组分的配伍,利用中药信息学手段,采用整体筛选模式对中药配伍进行优化。整体筛选模式要求采用体现中医药整体作用特点的疗效评价指标对中药配伍进行整体水平的筛选,包括中医整体的方法(如证候学评价量表、功能学评价指标等)、经典药理指标(包括整体动物、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等药理层次)和系统生物学评价指标(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种组学技术的系统生物学评价技术)。现阶段配伍优化方法有因果关系发现设计、基线等比增减发现模式、药效功能筛选模式、实验设计-非线性建模-多目标优化三联法模式、定量药理有效组分群技术、基于网络方法的中药方剂药理作用配伍规律分析等。

五、药理机制的探索

中药功效物质基础难以归结为某一特定有效成分,其作用机理也难以归结为作用于某一特异性靶点,而是多个成分通过多靶点、多环节整合调节作用的结果。成分间、靶点间、环节间组成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类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间相互协同机理,明确复杂相互作用的整体效应,是药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