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疗效分析

黄泰琴

黄泰琴(广西苍梧县人民医院骨科543100)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5-0074-02

【摘要】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结果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8例患者行DHS内固定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8例无围术期死亡,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优36例,良14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达88.2%。结论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动力髋螺钉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较高,且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目前国内外均主张手术治疗,以减少全身并发症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1-7],并能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动力髋螺钉(dynamatichip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为50~82岁,其中<60岁4例(5.9%),>60岁64例(94.1%),平均(70.5±1.5)岁。左侧31例,右侧37例。跌伤50例,交通事故伤10例,坠落伤6例,其他伤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按改良Evans分类:I型l6例,Ⅱ型28例,Ⅲ型l6例,Ⅳ型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6例,冠心病10例,肺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陈旧性脑梗死5例,糖尿病12例,前列腺增生10例。合并疾病共64例,其中18例患者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患,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本组患者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42例(61.8%)患者在伤后1~3d内手术;26例(38.2%)患者经内科协助治疗,在伤后4~10d内手术。

1.2方法手术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实施,患者平仰卧于骨科手术床上,双下肢用外展牵引固定架牵引固定制动,沙袋垫高患侧髋关节,在C型臂下调整牵引架,尽量使骨折解剖对位、对线满意。取股外侧切口入路,一般长约12cm,暴露骨折端,如直视下见术前牵引固定位置佳,可直接定位安装DHS,如位置不满意,可再进行调整,恢复颈干角,尽可能将骨折解剖对位。于大粗隆下3cm安放导向器沿股骨颈中轴线钻入导针,导针位置在正位股骨头中央或者偏内下,侧位略偏头的后部或者中部,尖端最好位于软骨下5mm,依据导针钻孔扩髓4.6mm,至导针深度及攻丝。为防止钻孔及攻丝中骨折旋转,可先在导针上方插入l枚克氏针临时固定,选合适拉力螺钉及钢板调整骨折位置,安装DHS。如有粉碎骨块,则分离小粗隆及股骨距骨折块,予以复位,可用螺钉或钢丝固定,手术后切口常规放置橡胶管负压引流。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应用抗生素及低分子肝素钙(速避林4100iuihqd3~5d)积极防治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积极治疗并存的内科疾病。24~48h后可以拔出引流管。术后1d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术后2~3d可坐起,1周后可试用持续性被动运动(CPM)活动髋、膝关节。视患者骨质疏松、年龄、骨折复位等情况以及术后提供的影像学资料,一般约4~6周后扶双拐可不负重下地活动。X线片示骨痂形成后允许患肢部分负重,直至完全负重。

1.3疗效评定参照文献[3]标准判断,优:骨折完全愈合,髋部无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恢复到术前情况;良:骨折愈合后髋关节偶有疼痛,活动范围基本正常,患者对治疗比较满意;可:骨折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髋关节活动受限,有时疼痛;差: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髋部疼痛,不能下床活动。

2结果

本组68例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也无断钉、退钉、股骨头切割现象。疗效:优36例,良14例,可15例,差3例,优良率达88.2%。

3讨论

股骨转子间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易发生骨折,尤以老年患者居多。本组患者<60岁4例占5.9%,>60岁64例占94.1%,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并存病多,骨折创伤又易引发并发症,故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保守治疗即牵引疗法治疗骨折愈合缓慢,患者需长期卧床,易产生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易造成严重后果,且容易出现髋内翻、下肢外旋畸形、短缩畸形。因此,股骨转子间骨折在无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均应积极手术治疗,使患者尽早离床活动以减少并发症,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4]。结合本组资料分析,我们认为老年患者并存许多内科疾病,应在内科积极协助治疗下,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手术治疗。本组合并疾病共64例,其中18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内科疾病,经内科相应的支持治疗,均在伤后4~10d内择期手术。

DHS是专门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设计的内固定装置,具有静力性和动力性加压作用[5],除大转子外侧皮质的进钉点粉碎或大转子处呈冠状面骨折者不可用DHS,其余类型的转子间骨折均为DHS适应证。其主要特点是:髋螺钉头部为较粗螺纹,在股骨头颈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和骨折端粉碎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动力钢板为135°角,与颈干角基本一致,符合生理力学特性,固定后也比较坚强,在骨折愈合前能承受人体的重压、牵拉、扭转、折叠等应力,病人可早期离床活动,很大程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套筒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髋螺钉穿透股骨头,而且轴向压力可传导至骨,而并不只传导至钢板,克服应力遮挡,有利骨折愈合。

应用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要严格遵循手术操作步骤,提高手术技巧,术中必须应用骨科手术牵引床牵引维持复位,避免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导引钉打入后,在其上方插入1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可避免扩孔、攻丝及拧人头时引起股骨头颈部的旋转移位。对于骨质疏松的病人,要将头钉置于股骨距附近,丝锥扩孔后,使用自体或异体松质骨小块填塞,然后放入头钉,可有效增加头钉的抗拔出力,减少松动可能[6]。头钉位于股骨头颈中的位置和长度要准确,避免偏心放置。钢板长度选择以能进行远端骨折线以下至少3枚螺钉固定为准。粉碎性骨折后内侧骨折碎块移位,尽量予以复位固定,以保持股骨矩的完整性,保证骨折的稳定性。此外,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提倡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李兴林[7]等认为下肢静脉血栓在本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达40%~90%。本组没有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可能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和术后系统的功能训练有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52-1072.

[2]ParkerM.Treatmentofdisplacedintracapsularhipfracturesinelderlypatients[J].BMJ,2007,335(7632):1220-1221.

[3]董纪元,李国宏,胡永成,等.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治疗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8):476-479.

[4]黄焱,王愉思,魏磊平.DHS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J].医药与保健:下旬版,2009,17(12).:67-68.

[5]徐剑锋胡海王漕河.DHS加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海南医学,2008,19(7):43-44.

[6]王志平.DHS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54例[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18(2):37-38.

[7]李兴林,许建中.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4例疗效评价[J].临床外科杂志,2003,1l(5):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