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浅论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于业成

于业成

[摘要]本文主要对发展机制来适应教学的信息技术、建立条件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进行探讨。对信息化教学中教育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展开论述。

[关键词]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发展相应机制来适应信息技术的教学

教育技术中心应该对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有准确地掌握。丝丝入扣地推进所有与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各部分教学环节,帮助相应的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教学机制以充分激活各种教学要素,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

一是构建院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小组,由以院系领导、教学督导专家、技术专家、教务人员参与其中。专门管理与信息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规划决策等操作,使信息化教学向高效、有序化、正规方向持续快速发展;二是要构建以老师学生技术骨干、各级网站管理员、技术专家共同参与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小组,专司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于整合、对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创新、研究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相关策略,及时发现并排除问题、对固有经验加以总结、拟定相关措施,进而全面普及推广,使信息化教学得快速、高效的开展;三是将评比、考核、检查与奖励措施加以制度化,并不断优化和完善,主动实施配套电子课件与精品课程立项资助制度,课程资源与网络站点年度评比制度,优秀教师及其优秀课程定期组织观摩制度,学习网站以及优秀个人网站资助制度,班级评优评先与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好率挂钩制度,电子教案以及电子课件申请资助制度,老师职称评定与教育技术培训资格挂钩制度,班级评优评先与教室多媒体设备完好率挂钩制度等一系列为推进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设计实施改进的策略、来促进教职工对精品信息资源开发于保护工作的热情,来强化信息化教学中相关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第四,研究和开发和构建信息系统支持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体系,发挥教学角色的指挥中心,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环节,实时实现科学、公开、透明、高效、完整的管理和评估。形成评价学校、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单位评价、老师评价、自我评价等相结合的综合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以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信息化深度教学。

二、创建氛围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促进教学信息化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程,应该对教、学、管三要素充分结合并利用,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充分结合,最大化发挥出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需要各级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学科教师、管理人员、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学生以及其他因素密不可分,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教育技术中心应以IT应用以及相关发展政策的指导下,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科学合理的政策导向及顶层设计;第二,我们需要对宣传力度大大加强,创建和谐的氛围,与监督部门联合对督导细则权重加以及时修正。指导教师在课程开发和应用的深度设计、深度由易到难,逐步改善;第三,与学术部门协作应不断加强,目的应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激发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加以利用的能动性,制定出详尽的方法与具体手段并予以实施;第四,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对全体员工,尤其是教师群体对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实际需求加以满足;第五,对课程中的各项目应展开积极的调查和研究,对在课程整合或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不足与问题达到及时发现,实时解决,继而在整个学校范围内构建出对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加以充分利用从而养成并不断强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相关的意识和能动性,逐渐构造出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学活动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与改革措施连接无缝化的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

与此同时,还应关注于构建出一个创新的良好学术环境以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主动发展,应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予以全面强化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多种渠道。比如利用光盘、互联网学习,还可以利用实际操作或社会调查展开学习,对于教师来说,针对学生学习活动做出有效的计划指导,并做出充分协调和组织是其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之一。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所有宽松、和谐条件以利于学习探究活动的组织,教师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某个方面可能的进步并给予充分期待,确保所有学生均有机会获得知识,并充分体验相应技能和知识的体验乐趣。

三、建立与信息化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现信息化教学不断发展,逐步深入

在信息化教学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学习内容“的教学愿景有可能成为现实。教育技术中心为达成上述此类假设,必须对技术主导作用予以充分发挥,与校方整体力量充分结合,对“汽车”(应用系统)、“商品”(数字化资源)、“交通警察”(网络安全)“道路”(校园网)、“司机”(用户)加以科学统筹并和谐构建,建立起与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信息资源和教学氛围。

(一)构建相应信息环境,以实现与信息化教学的适应和满足

在教学设施的硬件环境构建方面,应以信息化教学的诸多特点为依据实施教学规划的统筹制定,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实验室、教学网络等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应推行教师管理员和多级运维员的维护管理制度,对网络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器械的完好率加以提升;在信息化教学的软环境构建方面,应对整体和局部的有效统一、开发与配发、规范性与兼容性之间的问题予以妥善处理。实施自主研发与市场引入充分结合的措施,以教学实际情况需要为参考对教学、管理、评估以及办公等诸多应用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以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不同特点为依据,广泛研发操作性能良好的实用、好用、高效的教学应用平台。

(二)构建相应的信息资源基础,实现与信息化教学的适应和满足

第一,应大力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网络应用原则和思想,建立起网络资源共建共用的长效使用机制,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并予以及时、合理的维护与更新;第二,应着眼于所开发信息资源的质量提高,在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将数字化教学资源纳入其中,实现与学科重点课程、专业建设以及精品课程互相协调、相互配套,进而达成精心组织、统一规划。应对技术培训的力度不断强化,使各类教职工人员的信息素养不断提高,对网络课程、学科网站、教学课件以及个人博客等教学资源做进一步强化,使其验收、评比以及深度建设的相关标准得到有效规范和统一。

(三)构建信息安全体系,实现与信息化教学的适应于满足

首先,应着眼于个人保密能力以及安全意识提高,针对相关培训工作以及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力度,对校园局域网的稳定及安全性能给予有效维护和充分保障,使用户网络使用素质不断提升;其次应对信息审计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网络身份认证以及准入系统的体系建设予以强化,使技术监管以及防护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再次,应对信息产生、处理、传输以及存储等环节予以严抓落实,同时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和规范,实施管理、发布者对各自行为负责的原则,为信息化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当下,信息化教学在国内各级院校中广泛开展,笔者相信,在信息化教学进程中,随着其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技术中心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四)来加强教师的建设。确保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仅是教学事业的发展需求,更是教师个体技能与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和发展的需求。同于每一样新事物的产生,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管理以及教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压力。教师才是多元现代化教学器械和设备的具体应用人,归结到最后教师是完成其落实的基础。因此教育技术的推行过程中,学校应始终坚持以教师群体素质建设为重点之一,对现代教育技术加以充分利用,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其对于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展开相关指导和培训,使教师理论学习得到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观念加以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其手段为计算机使用、其教学内容为网络资源、其演示模式以不同设备和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极大的不同,打破了“一本书、一支粉笔”的固有教学模式,成为教育整体改革过程中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来说,教学观念以及教育思想的转变与改革才是其关键环节和最为迫切的现状需求。应不断创新、善于创新、打破传统教学理念,将教育技术和教学理论的优点加以充分利用与发挥,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推进。

注:

[1]袁新瑞,姚远,丁剑峰等.陕西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1,(3):77-82.

[2]方明建.基于成人学习理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原则和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0):33-36.

[3]杜恺琳,朱丽丽,王恪等.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4):372-376.

[4]郑珠.基于BlendingLearning教学思想的现代教育技术课教学改革[J].教育探索,2011,(12):38-39.

[5]卢红霞.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2,31(30):284-285.

[6]桑延智,刘心,赵世红等.基于临床教学资源整合的眼科信息化教学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6):633-635.

[7]马志妍.信息化教学的反思与重构——以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1):5-9.

[8]李艳,胡加圣.外语教学的范式转换与外语教育技术的学科理据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62-66.

作者单位:沈阳体育学院

邮编:1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