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32例围手术期护理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胃癌32例围手术期护理报告

姜兰锁

姜兰锁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癌病例的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本组32例均行胃癌根治性切除(D2或D2+)。其中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7例,其中行BillrothⅠ式吻合4例,行Roux-en-Y吻合3例;全胃切除术13例,均行空肠Roux-en-Y吻合代胃。结果全组32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出院前问卷调查,满意度平均达99.1%。结论做好胃癌病人的临床护理,能有效帮助病人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胃癌围手术期护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335-02

我国胃癌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年平均死亡率为25.53/10万,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1]。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是胃癌根治术的基本要求,也是目前可能达到治愈的主要手段[2]。本文就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胃癌病例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41岁~79岁,平均年龄61.2岁。肿瘤发生部位:贲门胃底部(U区)21例,胃体部(M区)7例,幽门部(L区)3例,弥漫性(皮革胃)1例。其中幽门部肿瘤伴幽门梗阻1例。组织学分型:中高分化管状腺癌29例,低分化腺癌3例,粘液腺癌1例。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6例,Ⅲ期25例。

1.2手术方式本组32例均行胃癌根治性切除(D2或D2+)。其中近端胃大部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7例,其中行BillrothⅠ式吻合4例,行Roux-en-Y吻合3例;全胃切除术13例,均行空肠Roux-en-Y吻合代胃。

2结果

全组32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出院前问卷调查,满意度平均达99.1%。

3讨论

3.1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⑴心理特点。胃癌病人往往认为得了不治之症,常表现为悲观、恐惧、焦虑、郁闷等不良情绪。另外,还有对手术成功与否的担心,对术后工作、生活质量,对亲属朋友的态度,术后生存时间等也成为其主要的心理关注问题[3]。⑵营养状况一般较差。胃癌病人大多食欲及消化功能较差,且许多就诊时已达中、晚期,尤其是伴有梗阻及出血的病人,营养摄入不足,机体消耗增多,常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本组32例中,Ⅲ期25例。⑶老年病人所占比例高。据Enzinger等统计报道,胃肠癌中2/3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41岁以下的人发病率不足10%[4]。本组32例中,65岁以上者27例,平均年龄61.2岁。老年病人往往并存病较多,常见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⑷围手术期所置各类管道相对较多。包括胃管、肠内营养管、腹腔引流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

3.2术前护理

3.2.1心理护理针对胃癌病人的心理特点,病人入院后,应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向其说明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措施,越早手术治疗效果越好。同时可让已成功施行此类手术的病人现身说法,增加其对手术的信心和安全感。讲解胃肠道的生理知识,向其说明胃大部切除或全胃切除,虽然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一定的影响,但通过饮食习惯的改变和调养,完全可以保证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手术治疗的利远远大于弊,从而消除其思想顾虑,配合好手术治疗。同时,要建立良好的护患者关系,视病人如亲人,使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从某种意义上说,由护理人员积极的职业心态所建立起来的和谐护患关系本身就是有效地心理干预[5]。

3.2.2饮食指导术前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对无梗阻的病人,应多食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根据检测指标,静脉补充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等,保持正氮平衡,以维持机体蛋白质、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的需要,增加其对手术、麻醉的耐受力。

3.2.3术前准备做好快速而全面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心、肺、肝、肾等主要器官的检查及腹部情况的检查,评估手术的风险性。根据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如禁食,留置胃管、尿管,清洁灌肠,备皮等。术前1周练习床上排尿。术前3天练习呼吸及有效的咳嗽,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再次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

3.3术后护理

3.3.1一般护理术后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全身情况、腹部情况观察,各导管通畅性及引流液性状,如胃肠减压管、腹腔引流管、导尿管等。对疼痛病人可给予心理安慰、改变体位,以缓解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3.3.2心理护理术后病人大多体质虚弱,且因多种管道的刺激,对手术效果的担心、伤口的疼痛等,常表现为烦躁、焦虑、情绪低落。应多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宣讲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术后恢复非常重要。态度要诚恳,护理操作要轻柔,让其有被重视的安全感。合理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减少其对疼痛及各类管道,特别是胃管、尿管引致的不适。

3.3.3术后活动指导一般术后6h神志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可取半卧位,并可缓慢翻身。术后第1天可坐起,术3-4天可下床稍作活动,以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肺不张、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的发生。

3.3.4肠内营养的护理肠内营养可促进肠蠕动;增加门静脉系统血流;促进胃肠激素释放;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道菌群移位等优点。同时肠内营养可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减轻和逆转肠粘膜绒毛损伤[6]。本组32例均于术中经鼻置空肠内营养管。术后第1~2天即可经营养管注入温生理盐水,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可灌注流质饮食。通常使用成品营养制剂,也可配制营养液。每日对肠内营养管体外部分进行清洁、消毒,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受压,并防止脱落。输注营养液前后均应用温水20ml冲洗管腔,防止堵塞。营养制剂应予加热,与体温相当。初次应从低浓度开始,逐渐增加浓度,尽量降低灌注速度,以减少腹泻、腹胀等并发症的发生。

3.3.5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⑴肺部感染的预防。术后6h取半卧位,每天1~2次定时拍背帮助排痰。腹部常规予以腹带加压包扎,减少咳嗽时疼痛。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做好口腔护理,痰液粘稠者,予以超声雾化吸入。⑵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术后肠粘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每日2~3次进行下肢按摩,以促进血液回流。对高龄、肥胖、吸烟、心血管并存病等高危病人可使用加压裤进行预防。⑶胃癌术后近期并发症有:出血、吻合口瘘、胃排空障碍、吻合口梗阻等。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观察并记录胃肠减压及引流管引出液的量、颜色、性状等,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查明原因,及时处理。⑷留置尿管者应保持会阴清洁,每日尿道口消毒。术后24h可进行夹管,定时或按需开放排尿,以恢复和保持膀胱功能。一般术后48h~72h予以拔除。

4小结

胃癌是我国最觉的恶性肿瘤,也是普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做好临床护理能有效帮助病人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胃癌病人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以及对术后生存时间、生存质量的担心,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显得非常重要。术后严密的监护、病情的观察、肠内营养的运用、各类管道的护理、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等,对于治疗的成功和病人的早日康复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60

[2]黄家驷.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54

[3]王玉珍,于俊杰.胃癌患者的个体心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76-77.

[4]EnzingerPC,MayerRJ.Gastrointestinalcancerinolderpatients[J].SeminOncol,2004,31(2):206-219

[5]张侠,张静平,贺达仁.新医学模式下的心理干预发展现状[J].现代护理,2007,13(31):3051-3052

[6]毕明君,李颂军,唐翠燕等.肠内营养在胃肠外伤手术后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外科进展,2009,12(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