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体会

舒茂红

(沭阳仁慈医院江苏宿迁223600)

【摘要】目的:评价溶栓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共计收治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将本组患者按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与实施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结果:观察组栓塞血管再通的患者占84.8%明显高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案能获得理想的近期疗效与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提倡和规范。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33-0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斑块发生破裂,血小板激活,继发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管持续、完全闭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溶栓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再通闭塞的冠状动脉,使心肌再灌注恢复,可能发生坏死的心肌得以挽救,阻止梗死面积扩大,实现对心室功能的良好维护,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笔者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2月共计收治的65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传统治疗与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对照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现将本次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间我院共计收治的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病例分组以临床治疗方法为依据。观察组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1.7±2.3)岁;心电图检查提示12例前壁改变,7例下壁改变,1例正后壁改变,4例高侧壁改变,3例右室改变,6例复合壁改变。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39~71岁,平均年龄(50.4±1.9)岁;心电图检查提示10例前壁改变,6例下壁改变,3例正后壁改变,3例高侧壁改变,5例右室改变,5例复合壁改变,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控制基础疾病对于两组中血压超过180/110mmHgd的患者实施溶栓治疗的同时予以静脉滴注10mg硝酸甘油与100ml生理盐水,待血压将至180/110mmHg以下再行溶栓治疗。采取电击复律治疗恶性心律失常发作者,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溶栓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抗休克纠正治疗。吗啡针或哌替啶针缓解疼痛剧烈者。

1.2.2溶栓治疗前相关检查在溶栓治疗开始前所有患者均接受18导联心电图检查与心脏标志物检查,明确诊断。临床确诊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溶栓治疗前患者所需接受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出凝血时间、血型。溶栓治疗过程中间隔30min记录一次心电图。患者发病4h后间隔2h对肌酸激酶指标进行一次复查,度过发病24h后即停止该项指标复查。予以所有患者口服300mg肠溶阿司匹林(拜耳公司),此后每天给药改为100mg,同时予以患者口服300mg氯吡格雷,此后给药剂量以75mg/d为宜,经皮注射5000u低分子肝素,间隔12h注射一次,连续注射一周[1]。

1.2.3溶栓治疗予以对照组患者实施高流量吸氧、镇痛、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皮下注射50000U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将10万IU*15支规格(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的尿激酶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在30min内静脉滴注完[2]。

1.3观察指标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经溶栓治疗后2h内患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导联回降幅度达50%以上;治疗后2h胸痛症状完全消失;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在治疗后2h内出现;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出现,峰值出现持续时间不超过发病后14h,满足上述各项指标即可判定血栓溶解,血管再通[3]。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溶栓治疗血管再通的有28例(84.8%)明显多于对照组8例(25.0%),观察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为6.0%(2/33),穿刺部位皮肤瘀斑、呕吐咖啡样物、牙龈渗血、眼结膜出血患者分别为1例、2例、1例、1例,未采取特殊方式处理,抗凝剂停用1d后症状自行消退,接受溶栓治疗的33例患者中共2例患者死亡,一例死于心源性休克,一例死于室颤。对照组死亡病例6例,4例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2例分别死于左心衰与室颤。

3.讨论

被临床公认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能有效降低中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国际心肌梗死存活率第二次试验显示,年龄在70岁以下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死亡患者比重占10.6%,溶栓治疗死亡患者比重占6.1%;年龄在70岁以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死亡患者比重占23.8%,溶栓治疗死亡患者比重占15.8%,该组数据充分证实溶栓治疗能大大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本文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的观察组84.8%的患者栓塞血管再通显著高于对照组25.0%的血管再通率。

在溶栓治疗过程中仔细监测本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出血副作用,护理记录中显示2例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副作用,一次性皮肤穿刺部位瘀斑与黏膜渗血最常见,发现该症状后立即停用抗凝剂,一天后再次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观察未发现瘀斑形成与黏膜渗血表现。两例出血患者均为年龄超过70岁的女性患者,临床分析一致认为可能与患者年龄偏大凝血功能下降有关,其次女性体重偏轻,用药剂量过大患者即会出现类似症状表现。虽然中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患者出血风险与病死机率较大,但不可否认溶栓治疗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价值,在部分未开展急诊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基层医院这一价值的体现更为突出[4-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尽早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解除冠状动脉闭塞,恢复心肌再灌注,使濒临坏死与缺血、缺氧心肌得以挽救,阻止心肌梗死面积进一步扩大,促进心功能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近期与远期效果确切,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临床应用效益佳。

由人肾组织培养液与健康人新鲜尿液中提取的尿激酶是一种可以直接作用于纤溶酶原而转化成纤溶酶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对血栓具有很好溶解作用,溶栓效果显著。综上所述,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患者尽早接受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能改善预后结局,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继春.6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6):67-67.

[2]汪永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113-114.

[3]石云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2):107-107.

[4]张晓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0):2781-2782.

[5]汪学琴,宋虎,权荣喜.静脉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1,31(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