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胃癌发病机制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青年人胃癌发病机制的临床分析

李彤

李彤

(大连港医院116001)

【摘要】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0例青年人胃癌(≤45岁)和82例老年人胃癌(≥60岁)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胃癌Hp感染与于老年组HP感染。P>0.05无显著差异.;青年组饮食习惯与老年组从两个方面比较。即喜烧烤及油炸饮食,喜腌制及高盐饮食。P<0.05有显著差异。生活不规律,青年组患胃癌与老年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青年人胃癌的发病机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均有关。但喜食烧烤及油炸饮食发病明显升高。生活不规律发病明显升高。与老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胃癌青年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222-01

胃癌是世界排名地四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我国约17万人死于胃.其发病高,近年来青年人胃癌有增多趋势。而青年人胃癌又有其特殊性,多呈浸润性生长,侵袭力强,转移率高,预后差。为了解青年人胃癌的发病机制,现对我院有完整临床资料的60例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发病机制与同期老年胃癌患者作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经胃镜活检和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共356例。青年组(≤45岁)60例(3.42%)。年龄>60岁的胃癌患者有82例(47.70%)。

1.2方法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习惯、生活不规律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应用χ2检验及P值。

2结果

2.1Hp感染率比较青年组和老年组胃癌患者中HP阳性.分别有43例(71.67%)、51例(62.54%),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1.38,P>0.05)。

2.2两组饮食习惯比较青年组及老年组从两个方面比较。即喜烧烤及油炸饮食组,青年组49例81%,老年组胃癌患者中20例24.3%.x2=45.50,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喜腌制及高盐饮食组。青年组26例43.3%%,老年组胃癌患者中50例60.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42P<0.05)。

2.3两组病程比较生活不规律,青年组患胃癌与老年组比较,青年组39例65%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两组患者病程比较与老年组比较,老年组17例2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42P<0.05)。

3讨论

胃癌目前认为主要是Hp感染、宿主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Hp感染能促使胃黏膜炎性反应,肠化生以致胃癌的发生和发展,WHO把Hp列为Ⅰ类致癌物。本资料青年组Hp感染与老年组发病无显著差异,也说明这一点,青年人胃癌可能与幼年时Hp感染有关。生活习惯饮食因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经年累月后也导致胃粘膜变性而照成癌。老年人胃癌与Hp感染及胃粘膜萎缩及腌制食品高盐饮食有关。高盐饮食也是胃癌危险因子之一。

青年人胃癌有饮食喜食烧烤油炸等,这些因素中3,4苯并萞是致癌因子。因此少进食这些食品至关重要。生活不规律不按时进食,熬夜精神紧张等,使胃癌危险性增高。为此提倡:①加强防癌宣教,提高防癌意识,纠正青年人不易患胃癌的偏见。②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警惕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有症状均应劝其及时做胃镜检查。即使没有上述症状,在胃癌的高发区也要行内镜检查可提高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贾淑云,贾红云.瘦素与胃癌的关系[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9):859-860

[2]林三仁,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治.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80-183

[3]阮华娟,楼善贤.青年胃癌临床与病理分析[J]实用肿瘤杂志,2006;20(3):214,5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考试指导内科学,2007,;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