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比较分析

周立新

湖南省肿瘤医院心肺功能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0例,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4月,分别给予这4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2种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为52.50%;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为82.50%;无症状心肌缺血经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优于常规动态图检测(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应用,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利于长时间对患者的心肌缺血情况进行监测。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较易出现心肌缺血的情况,多数冠心病患者在出现心肌缺血症状时会出现心绞痛的情况,但也存在部分冠心病患者会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症状[1]。无症状心肌缺血属于隐匿性冠心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并不存在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存在猝死以及进行心肌梗死的可能[2],因此,加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40例,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4月,这4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均经相关检验确诊,所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均意识清醒、表达正常,知情为本研究的对象。

40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男女之比为29/11,年龄在45岁-70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52.33±8.40)岁;纳入标准:ST段降低性移位时间持续在1分钟及以上;ST段水平型、下斜型降低大于等于0.1mV;ST段降低性移位时间间隔在1分钟以上;基准于J点0.08s处,患者的心率每分钟小于120次,基准在J点0.05s处,患者的心率每分钟大于120次。排除因传导阻滞、药物、电解质紊乱、心肌肥厚等原因造成的ST段出现变化的患者。

1.2方法

首先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记录。之后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24小时),24小时连续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T波、ST段以及心律变化进行监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缺血时心率变化以及平均心率情况进行测定,同时加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情绪、饮食以及日常活动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经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阳性:J点后80ms,ST段下斜型或者水平型压低大于等于1mm,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在1分钟以上)[3]的差异性进行观察对比。

1.4数据处理

全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2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时,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其检测的阳性率为52.50%;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其检测的阳性率为82.50%;无症状心肌缺血经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优于常规动态图检测(P<0.05)。详情如表1所示:

注:与动态心电图组相比,*P<0.05。

3讨论

有研究表明[4],约存在20%-50%的急性猝死患者并不存在心绞痛的情况,但是对这些患者进行尸检可发现90%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病变的情况。约有3%的人员在体检过程中会发现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导致出现猝死的基本原因是患者出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而在患者心律失常发作之前,为患者实施心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

无症状心肌缺血可在冠心病患者的整个病程中出现,可将无症状心肌缺血分为3种类型,即1型:患者不存在冠心病病史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2型: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3型:心绞痛患者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患者的动脉狭窄以及出现心肌供血不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群中出现,患者并不存在明显的心肌缺血症状,其在进行体检时,可发现心电图存在T波倒置、ST段压低的情况,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或者放射性核素心肌显影可发现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的情况[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不是仅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患者经相关检查后,可发现其心脏已经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在冠心病患者患病早期,患者可能出现心肌梗塞或者心绞痛的情况,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心肌纤维化的情况,继而患者出现心脏增大,患者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二代现象,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猝死的情况。因此,减轻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重大,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可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疾病发展情况进行检测,若患者心电图出现ST段下斜型或者水平型压低大于等于1mm,持续时间在1分钟以上,患者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间隔在1分钟以上,且患者不存在心绞痛的现象,则表明患者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

1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应以危险因素消除、避免诱因为主,可给予患者阿司匹林和硝酸脂等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预防治疗,若患者存在左主干病变或者多支冠脉病变的情况,可给予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或者PCI进行治疗[6]。2型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可通过β阻滞剂进行心肌保护治疗,患者采用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将其运动的时间有效延长,对患者运动时出现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者左室功能异常的情况进行改善,若患者存在手术指征,可给予患者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或者PCI进行治疗。3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可通过抗心肌缺血药物进行治疗,从而对患者的心绞痛发作进行控制。冠状动脉痉挛与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病情的发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给予患者钙拮抗剂进行治疗,并且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实施合理的手术治疗。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52.50%)明显低于动态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82.50%),P<0.05。

综上所述,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黄小莲,兰晓华.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11):2039-2041.

[2]张丽娟.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993-2994.

[3]王芳芳.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8):939-940,965.

[4]李明慧,赵扬程.无症状心肌缺血常规与动态心电图诊断的比较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66-66,67.

[5]卢华安,周晓慧,王韵喃等.心电图与心向量联合与单独心电图检查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3-4.

[6]孟祥睿.立体心电图复极参数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