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任晓英

四川省广元实验中学任晓英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察、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探求等实践活动,即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此,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按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模式,将人教版新课程高一地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课教学中的有关学生的活动设计如下:

一、课前准备阶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课的内容包含三部分内容,即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运动中的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状态与原理,其内容是继续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是学习大气水平运动的基础。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成因”“洋流的成因”等做好铺垫,这些知识都是“热力环流”的具体体现和知识延伸,所以“热力环流”奠定了整个章节的基础,是第二章教材的教学重点。

1.分组要求

①先要求学生根据学案了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总任务,即《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之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和实际运用将其设为四个课题,每个课题下设若干子课题,把学生根据每一课题下子课题数量的多少,分成人数不等的四个大组,要求每个大组承担一项课题,大组内每二至三人承担一项子课题。

②角色设计:每个大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组内各个子课题组的组织协同工作,每个子课题设答辩手一人,负责该子课题组的最终成果展示。

2.实验一:做实验观察透明玻璃罩(右侧有一小洞)内蜡烛火焰的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探究实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得出结论:瓶内外气压不同导致气流的运动

3.实验二:实验观察(一个玻璃缸内一边放上冰,另一边放热水,将点燃的香放进玻璃缸内并盖上顶盖)玻璃缸内烟雾的飘动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这个实验能用其它途径做吗?能不能加以改进?

得出结论: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我们称之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在加热相同的时间下,记录水和沙子的温度,冷却相同的时间下,再测试温度并记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得出结论:由于海陆比热容不同,在同一天、冬夏季节,会形成不同的大气环流,风向也会不同。

5.合作学习:根据课本P51“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相关资料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分析公安县城内工业布局情况。(在县城内有哪些工厂和企业布局不合理?)把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各成员之间可进行分工合作,借助多媒体网络,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资料查阅并展开分析讨论:

1、根据上网查阅资料,表述城市热岛效应的具体含义。2、结合身边实际及网上所查资料,分析公安县环境污染企业布局不合理的原因。3、城市热力环流会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利用热力环流形成原理知识分析“城市风”的形成原因。4、要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公安县大气污染,县委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设计意图:热力环流对城市环境、城市规划有着突出影响,甚至有时是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让学生能够利用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得出结论: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热岛环流对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的影响。

6.课后探究:①观察日常烧开水的情形,试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②诗歌《寄夜雨北》中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二、成果展示

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组织各组学生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实际上变为学生的回报交流过程,每个小组的答辩手负责将本组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全班,而全班的学生作为观众和评委,仔细听讲,积极思考,如果对该组的课题产生疑问,可以直接提出问题,由该组答辩手予以解答,小组其他成员负责补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担负起指导和主持工作,通过学生的展示、回报、提问、答辩、补充等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本课的学习任务。

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由单纯的课堂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发现问题、学以致用的层次。另一方面该理念的提出也有利于改变地理教育长期以来颇受忽视的对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培养的局面。在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必要学习和掌握诸如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信息技术等地理学基本的技能,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仅兼顾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也强调了技能的训练和应用,是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发展要求的。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学校学习方式的全部内涵,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读图、用图等还是需要教师参与和指导。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形式作出适当的判断,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最大程度上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最好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