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护理分析

韩静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对其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7例患者痊愈36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0例。结论:经过有效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并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达到了满意的护理效果。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指颅内局灶性血管病变造成突发性、可逆性、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不会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卫生部2009年的统计资料[2]显示,在城市和农村居民死亡原因中,脑血管病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二。缺血性卒中患者占所有脑血管病例数70%以上,且很多患者是复发性脑卒中的高危个体[3]。造成TIA的原因具有多样性特点,使患者脑部出现局部供血障碍,严重的损害脑部神经功能[4]。TIA持续时间较短,但TIA可能引发脑梗死,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患者的护理,现将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5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其中男24例,女33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2.6岁;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34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3例;TIA首次发作40例、发作两次及以上者为17例;其中伴高血压冠心病31例、吸烟26例、糖尿病20例、高血脂36例、有酗酒史12例、颈椎病28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CT、MRI检查,排除出血、梗死、肿瘤灶。排除标准: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血液系统疾病患

1.2治疗方法

控制血糖、血压、降血脂,服用氯吡格雷并联合低分子肝素配合进行治疗,口服氯吡格雷每日一次,每次50mg,连续7天;低分子肝素采取腹壁皮下注射,每次5000ug,每日两次,连续七天。实验过程中避免使用其他抗凝剂[5]。

1.3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消失,体征功能恢复。显效:患者发病次数明显降低,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患者经过治疗之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没有出现脑梗死等严重情况。无效: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体征功能恢复交叉,严重情况出现脑梗死等状况。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后,多数心理负担重,恐惧心理严重,对病情愈后极为担心,患者多表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悲观失望,自卑感。

医护人员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尊重患者人格,同情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向患者讲明用药的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所以除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还要注意其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慰、引导倾诉烦恼,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调动其潜在能力,鼓励、支持和帮助患者增强自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2加强基础护理

病房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湿度,病房设置要和谐、轻松,物品干净,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放松。减少探视和打扰,注意减少噪声污染,使患者能够有充足的休息及睡眠时间,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2.3病情观察护理

临床上TIA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类。颈动脉系统TIA临床症状为单肢无力或不完全性偏瘫,感觉异常或减退,一过性单眼盲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对侧同向偏盲较少见。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见有真性眩晕,一般不伴有明显的耳鸣。可出现复视、眼球阵颤、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一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碍。护士应做好病情观察工作,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如意识、血压、心率、脉搏、呼吸、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麻木、下肢无力等,并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特点、频率、间隔时间、病情是否加重等,准确而详细的记录,以为医生提供第一手资料,便于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发作的症状,让患者立即平卧,避免摔伤。

2.4原发病的护理干预

高血压是TIA的危险因素,血压与TIA的发病有高度的相关性[6]。护士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正确用药物,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遵医嘱服用维持量,以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直至血压下降达标。护士应告知患者自测血压的意义,并教会患者选择适合家庭用的血压计和规范化的测量方法。高血脂症可增加血液粘滞度,使血流速度减慢,容易引起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7]。因此,要及时治疗高脂血症,使血脂降至正常。糖尿病患者要尽快控制血糖。根据个体存在的相关疾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出院后定期随访,根据随访情况进行调整治疗方案。定期测量血压,复查血脂、血糖等。

2.6饮食护理

护士耐心地向患者讲解肥胖、吸烟、酗酒及饮食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建议患者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减少烹调用盐,少吃咸菜及腌制食品,每天食盐不超过6g为宜,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优质蛋白质,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脂、血糖,宜吃低脂饮食,多吃蔬菜,忌甜食和动物内脏,忌辛辣油炸食物和暴饮暴食,避免过分饥饿。戒烟、禁止酗酒吸烟和酗酒可使血管痉挛,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含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减少脑血流量及加速动脉硬化等。因此,向患者讲明吸烟的危害性,采用心理咨询、口服戒烟药等综合性干预措施,避免大量饮酒,控制体重。

2.7用药护理

对于口服药者,应告知患者具体的服药方法,并注意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更改用药方案。静脉给药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瘙痒、血管发红、血管疼痛等药物刺激反应,如出现应立即停药并给予妥善处理。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时,应选择脐周围为最佳注射位置,并注意交替注射位置,不可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2.8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避免过度操劳,保持情绪稳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情绪。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另外,要注意定期复查血压、血脂、血糖,并有规律地服药控制,指导患者、家属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出现不适,随时就诊。

参考文献:

[1]卢清朗,郭巧容.护理路径和循证健康护理在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4:114-115.

[2]李云鹏,哈椭,柳胜生.上海市945例脑卒巾患者三年复发及死亡情况[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5):512-513.

[3]李培春,高丽伟,康秀滇援.暂时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6:200-201.

[4]王成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护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0:25.

[5]李满生,徐厚谦.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09(28):245-246.

[6]周红,江华容,秦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4-65.

[7]苏亦然,翟玉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展至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9,9(12):2809-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