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多主体论角度赏析《匆匆》英译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3

从翻译多主体论角度赏析《匆匆》英译本

朱现民

朱现民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450008

摘要重点学科建设是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存在基础,研究生教育创新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强大动力,两者之间密不可分,互利共进。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共同发展,主要有五个思路:一是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强化教育创新理念;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重点学科梯队;三是优化完善培养方案,构筑合理知识结构;四是发挥团体协作优势,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五是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育优秀创新人才。

关键词重点学科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教育创新共同发展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两者互利共存,互动共进。重点学科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保证,优化培养结构,改善培养条件,监控培养过程,提高培养质量。而研究生教育对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创新性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学科的实力水平,创新性学术论文为学科开拓研究思路,同时强化学科师资队伍,引进更多的卓越人才,有利于建立新的学科团队,形成新的学科群体。发挥重点学科建设优势,促进研究生教育创新,应当明确思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共同发展。

1.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强化教育创新理念

1.1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

重点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学科建设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抓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教育创新的同时,一定要把重点学科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首要地位。学科建设涉及教师队伍、教学、科研、管理、实验室、对外交流、运作机制等方面,重点学科教学条件优良,科研手段先进,规模效益明显,综合优势显著,管理和运行机制健全、高效。因此高校要努力做好重点学科规划制订、学科方向确定、学术梯队组合、人才引进等各方面的工作,根据学校发展整体目标,立足于学科实际状况,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为研究生教育创新的发展提供保证。

1.2坚持以学科研究方向为重点

科学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特征,凝练学科研究方向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的研究方向既具有特色而又相对稳定,不但对促进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创新和发展有积极意义,也对研究生教育和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其研究领域大多属于学科方向下的生长点,由于生长点具有较大的偶发性、时代性、变动灵活性等特点,同时一个学科方向可以有不少于一个的生长点,因此学科建设很大程度上与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长点密切相关[1]。开展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要使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尽快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善于发现、挖掘和培育新的生长点,使其研究选题提升至更高层次。

1.3坚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

提高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需要形成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理念,构建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创新体系。整体上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核心,依托重点学科优势,积极开拓内外资源交流,加强导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创建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点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学科体系构建与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构建相结合,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指导方法、教材教案和学位论文标准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让研究生通过参加大量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研究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具备科学精神。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重点学科梯队

2.1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核心作用

实现研究生教育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科师资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学科梯队的职称结构与学历结构合理,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学术影响较大,这些都为研究生的培养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高水平的学科,要有一个研究能力很强、能把握住学科前沿的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在长期的科研实践活动中,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正派的学风,学术造诣深厚,学术思维活跃,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和教学建设基础,形成学科前沿领域,取得创造性突出学术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成果,并且善于组织和带领全体梯队成员促进学科建设。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核心作用,带领学科齐心协力工作,提高整体学术水平。

2.2构建结构合理的重点学科梯队

开展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科梯队建设是基础。从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教师、科研骨干到青年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完整的学科梯队。学科没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能力较强、水平较高的梯队,搞好学科建设是不可能的。梯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要合理,年龄配备力求呈现承接有序的最佳状态,老中青的比例以1:2:3为宜,大致呈三角形或梯形结构,使梯队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学科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重大科研的竞争,担任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主持人,打造科学研究的“将帅之才”。充分调动学术骨干的积极性,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激励措施发挥梯队成员在教学、科研和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2.3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实力

导师水平与素质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科应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导师资队伍[2]。必须加大考查和筛选导师的力度,在规章制度上明确导师的职责,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实施退出机制。并通过培养、引进、特聘、交流的办法,促进导师队伍建设的多元化,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导师担负着全面培养研究生的责任,其学术水平、学术作风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导师队伍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

3.优化完善培养方案,构筑合理知识结构

3.1优化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是评估学科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准绳,直接反映了学科的学术地位和水平,对学科建设起重要作用。学科根据发展需要制订合理、科学、体现专业特色和具体要求的培养方案,对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研究生培养工作,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积极探索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推行学导式、研讨式、论坛式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全面考核研究生的应用能力、知识搜索能力和交流能力。

3.2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前提是必须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要求学科设置合理的学位课程。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科的研究范围及发展趋势,认定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认真确定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科学设置选修课,同时重视相邻和交叉学科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体现学科特色,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指导性和启发性。优化研究生课程设置结构,重视基础的巩固与加强,完善知识体系学习,开拓研究视野,倡导和鼓励跨学科进行的共同研讨和联合攻关,努力使研究生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尽快达到国外同类学科的前沿水平。

3.3指导研究生完成创新性论文

完成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不仅要具有创新思想,而且要有新颖的学术观点。重点学科对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科研究方向,选定研究课题,组织实施完成。在包括选题、搜集、阅读和分析文献资料整个过程中,反复强调“创新”,要求研究生必须在继承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占有最新资料,发掘前人尚未解决的新问题,形成研究问题的新思路,提出具有自己独创性、系统化的新观点。为争取使每篇学位论文都成为创新成果,鼓励大胆探索,不囿于已有的结论,不受导师学术思想和思维模式的束缚,不以门户之见评价论文,而主要以其科学性、创新性和实际价值作为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

3.4确立评价约束机制

重点学科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健全科学评价体系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评估可以发现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学科对研究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应管理办法,不断通过制度创新来建立保障学科建设的长期机制,使学科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人才流动机制、岗位职责目标和各种规章制度,形成一种约束力量,使人们更大限度地发挥潜能,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评价还可以促进各学科间的相互了解和学习,开展竞争,提高各学科间的学术水平,达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保证学位授予质量的目的。

4.发挥团体协作优势,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4.1重视学术团队优势互补的群体作用

加强学科建设当然是重点学科重点建设,但任何一所高校决不是靠一、两个学科就能撑起来的,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也离不开相关学科的支持和配合。实践表明,由若干个学科模块整合而成的学科群具有更为强大的学术功能。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强调对学科前沿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研究。学术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不断开拓创新,始终站在本学科学术前沿,研究新知识,探索新问题。研究生的培养要重视发挥学术团队的群体作用,根据每位导师的研究专长,分别讲授不同的课程,主持不同的研讨会,对学位论文提出不同角度的意见,使研究生同时接受不同导师学术思想熏陶和指导,实现优势互补。

4.2注重营造良好的科研外部环境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与主观努力程度密切相连,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有效激励。重点学科应注重创造良好科研环境,创造有利条件,改善硬件设备,提高实验水平,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空间。营造浓厚学术气氛,打破高校内封闭的、自成体系的格局,鼓励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的导师合作科研,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派遣老师和研究生外出参观学习。通过扩大研究生的交流范围,使研究生能够在更大空间内及时地吸取新的思想,获取新的需求,掌握新的发展。

4.3在科研实践活动中提高实际能力

研究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来实现社会服务职能。组织研究生参与团队成员主持的重大课题研究,使他们在科研活动中受到锻炼,既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又增强协同攻关的团队意识。鼓励研究生参加校内各种学术会议,并为他们参加大型学术研讨会创造条件,开阔学术视野,增强学术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神圣职责,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让高级人才在学科建设和发展得到成长。

5.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培育优秀创新人才

5.1全面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

重点学科作为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基地,学科建设应与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全面启动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涵盖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工程、培养方案修订工程、培养过程质量评估与监控工程、培养条件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精品教材建设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工程、导师队伍建设工程等具体项目,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

5.2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

加强研究生思想教育,重视人格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重点学科学术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导师要成为研究生的良师益友,通过精心育人、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善于合作的具体行动影响研究生,培养他们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团结的精神风貌、奋进的创新实践,造就一批追求卓越、勇于创造的时代精英人才。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人心,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的实施,为我国高校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是强校之本,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树立雄心壮志,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不断将重点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创新推进到新的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慧,李丽琴,罗军飞.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的共生互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28(2);3.

【2】邱纲.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