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岩精神为引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以红岩精神为引领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思考

黄玉兰

黄玉兰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400037

摘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我所在的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中、高级实践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为培养造就大批社会、企业的有用之才,笔者认为:利用学校地处红岩这片热土的区位优势,把红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是我们铸魂育人强有力的实际举措。

关键词:红岩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一、红岩精神的实质内涵

红岩精神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在歌乐山麓、嘉陵江畔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实践中,用热血与生命锤炼、培育、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内涵包括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四个方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重庆时指出:“要继承和发扬伟大的红岩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一身正气。红岩精神发源于此,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我们要大力发扬红岩精神,培养一代新人。”重庆市委将红岩精神的实质内涵概括为“爱国、奋斗、团结、奉献”。这“八字精神”,正是我们中职学校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纲和魂。

二、红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红岩精神是筑牢中职学生理想信念根基的思想武器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能造文化,则能造人;能造人,则能造国家。”红岩精神是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它“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实质,曾激励几代中国人奋发向上,尽管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任务与产生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它仍然是激励我们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仍然是我们学校对新进学生和毕业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尤为宝贵的资源。红岩精神是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实可靠的根基,弘扬红岩精神是接受国情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高文化、法制化的经济,需要具有理想人格的高素质的公民和人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这样的公民和人才能够抵制住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把红岩精神融入学校校园文化,正是我们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有力武器,也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手段。

2.红岩精神是培育中职学生甘于奉献的重要法宝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社会重任。而当今外来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冲击,使学生接受其他一些不健康的外来文化越来越多,严重侵蚀着学生的心灵。当代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比以前进步,他们的个体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在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的精神进一步得到发扬,各种能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也对校园文化构成了挑战。比如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同时,也凸显出拜金主义思想的膨胀,个人主义严重,不讲全局利益,只讲实用;不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只讲排场,比阔气;不讲实事求是,只讲弄虚作假;有的人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淡漠等不良现象和风气在校园中出现。这些思想若带入今后的工作中去,将不利于他们的进步和发展,也与各行业、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相距甚远。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这块阵地,将红岩精神的实质“爱国、奋斗、团结、奉献”融入到学生的各种社团活动中去,将带动学生确立先成人后成材、知识就是财富的价值观;将使他们学会珍惜岗位、珍视友谊、懂得奉献。由此可见,在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红岩精神,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质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可以推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发展。

3.红岩精神是激励中职学生成长成材的力量源泉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但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和不良思想影响,其日常行为习惯、心理素质、意志力、专业素质、沟通协调能力较差,使得他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意志薄弱、道德情感狭隘偏私,进而缺乏自信,产生一些不合法行为。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红岩精神“昂奋达观、坚毅不拔、弃旧图新、勇于奉献”精神的沉淀、延伸和升华实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开展适应中职学生特点的各种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激励学生成长成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三、红岩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法

一是校园基础设施方面。

校园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楼、校园文化广场、校园文化墙、教学楼、食堂、图书阅览室、微机室、学生宿舍楼及学生活动场地等。学校可以将红岩精神融于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中,如在楼宇的命名上、文化广场和文化墙的打造上、教学区域、学生食堂和学生生活区域,甚至在学生寝室中都可以利用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片对红岩精神进行宣扬,做到淡雅宁静,陈设宜人,张挂意深,书有层次,同学们将可以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陶冶磨砺,在无意识中养成良好的品行、高尚的职业操守、有得体的举止和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的胸襟和抱负,能够改善学生的气质。

二是校园环境建设方面。

良好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绪,达到“不言而教”的良好效果。

1.以“发展内涵、提升品质、突出特色、育人铸魂”为主题的“办学思想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校园主路两旁灯箱上和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的会议室醒目之处,精确阐明了我校“建学习型校园,办示范性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办学追求,让师生时时处处受到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良好校风、教风、学风及工作作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激励、鞭策、督促全校教职员工永不懈怠、永远创新,永创一流。

2.以“播种良好习惯,收获健康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两座教学楼前的宣传橱窗内及周围活动场所的文化牌上,其内容包括《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及其图解和诠释,还包括人生格言、名人名言、箴言佳句等,使学生理解“习惯就是素质”的内涵,从而养成遵纪守法,言行规范,文明自律,全面发展的良好习惯。

3.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健全人格、珍爱生命”为主题的“品质教育系列”。分布在学生操场外墙和教学楼、实验楼走廊内,主要内容包括人格和命运、性格与成功、心态与成长、处事与做人等有关内容,学生在此通过学习、吸收、内化,可以品味人生真谛,加深理解“学习改变命运,人格成就未来”的真正内涵。

4.以“陶冶艺术情操,展现艺术特长”为主题的“专长教育系列”,主要分布在教学楼、办公楼内,其内容主要以学生作品及活动场景为主。在这里学生可以感受成功幸福、品味实践之乐、畅谈人生理想、憧憬美好未来。真正发挥了“学习的场所、实践的基地、创新的乐园”的育人功能。

5.以“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具有创新和奉献精神”为主题的“成长教育系列”,主要分布于教室、功能教室及办公室内,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专业文化和与之相应的功能教室文化,努力营造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文化氛围。

三是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围绕红岩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能够造就富有奋斗和奉献精神、热爱本职专业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要以红岩精神为依托,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与改革开放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每周一进行升国旗仪式,并对文明学生进行表彰;利用校园七频道、宣传栏等,开展以红岩精神为引领的文学、艺术、心理等知识讲座,使校园到处充满浓郁的人文气息;通过主题班会、“五个班级”评选及校园广播开办的“校园漫步”、“名作欣赏”、“青春之声”、“文化沙龙”、“每周一歌”、“就业直通车”等节目,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和职业氛围;利用每周五学生集会,组织颂唱红色经典歌曲、讲红岩故事等活动;每年11.27组织学生到白公馆、渣滓洞扫墓,激励学生爱国爱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生艺术团体建设,成立学生红歌合唱团、舞蹈队、文学社、手工社、礼仪社及自愿者社,积极参加市区文艺汇演、才艺大赛、广场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诗歌朗诵、广播操比赛以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校德育和美育工作,使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出多样化、群体性、艺术性的时代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洪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与研究》。

2.厉华《红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