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张小渠

四川610000

摘要:水作为生命之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水。在传统社會主义制度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保护环境的重要工作,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水污染对生态环境很不友好,这不仅侵犯了生态平衡,而且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水资源问题,并针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改善水资源的严重污染。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引言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更离不开水。过去我国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工业化进程,给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水污染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延缓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一、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演变特征

自然生态环境是经过长久演变而形成的。而水资源和水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其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也是在漫长时间中演变而形成的。但是,经过漫长时间演变形成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却在人们的破坏和影响下,向恶劣的境地演变。也就是说,由于人们为了推动工业生产,创造经济效益,肆意的运用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破坏水环境,这种行为使得水资源和水环境演变速度加快,但遗憾的是向恶劣的、匮乏的境地演变。相关学者或研究人员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非点源已经成为水环境的一大污染源或首要污染源。总体来说,了解近些年水资源与水环境演变特征,可以为水污染、水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处理提供重要依据,对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极为中重要的意义。

二、作用分析

1、对水资源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水资源发挥的作用还可以称为水土保持的水資源效应,并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可将其简单地称为水土保持的水量效用,简而言之,水土保持对于水资源产生的作用,指的是通过利用水土保持措施能使区域水资源的流量产生实际的变化。将水土保持合理地使用到水资源维护工作中,这样既能实现流域中实际径流量的有效降低,并能在很大限度上对河流产沙的数量进行合理控制,进而减少区域径流中具体含沙的数量。另外,采用水土保持的措施,可以更加全面地控制出现河流洪峰的时间,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善降雨量和河流产沙间的联系,对整体流域内水资源与水循环形成主要的影响作用。

2、对水环境的作用

水土保持对水环境的作用与对水资源的作用相似,我们一般又将水土保持对水环境的作用称作为水土保持的水环境效应。在一般情况下,水环境效应具体是指全面利用水土保持的相关措施,吸收与转化水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对于重点区域的水环境进行全面防治,以此来有效提高水质。另外,因形成的非点源污染通常会具有明显的潜伏性与复杂性,并且来源也比较复杂,这些都导致其难以掌控,利用水土保持当中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及农业措施等,能更加全面地掌控与防治水环境中的非点源污染情况,进而促使整个水环境的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三、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措施的分析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但是不可再生的水资源却越来越少,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水资源匮乏已经成为了阻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保护水资源势在必行。根据我国水资源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超一半省市存在水资源匮乏的现象,特别是西部地区本身存在的淡水资源有限,近几年水资源破坏严重,人均可用淡水数量更是逐年递减,预计到2030年人均可用淡水量将会下降到1750m3,这会严重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的发展也会受到阻碍。通过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在有效减少水资源污染现象的同时更能保护好水资源,这也是环境保护措施中的一个方面。

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又艰巨的工作,但它的实际意义却很强,不仅能够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同时还能够对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良性作用。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深入研究,能够找到当前最适合我国水资源情况的方式方法,在落实水土保持措施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当地的降雨条件以及污染情况对措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水土保持方案更加的科学合理。此外,水土保持措施的开展还能够为我国各地区的水土保持部门提供大量的实践数据,为日后的水土保持规划决策提供条件,进而加快我国水土保持措施的步伐,控制水土流失的速度,保护水资源。

所谓水土保持水资源效应是指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或区域水资源水量变化的影响。因为科学、合理、有效、适合的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小流域的产沙模数、径流,降低径流含沙量,改变洪水历时,影响流域或区域的水循环和水资源量。而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是指水水土保持措施对转化土壤和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进行吸收、过滤、移迁,改善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因为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可以对非点源污染予以有效的处理和控制,如此可以吸附或过滤出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地表水和地下水得到改善。

四、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

1、林草措施

通过造林种草,可以对径流进行调节,减少径流含沙量。首先是植被自身的截留作用会直接影响径流量,主要受植被类型、郁闭度、覆盖度等的影响,其截留率一般在12%~35%,变化相对较大;其次,散落在地表的枯枝落叶层同样能够截蓄降水,延缓地表径流,同时可以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然后,植被的根系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渗透性以及蓄水量。植被的存在同样需要消耗一定的水分,其耗水量的大小与植被的类型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讲,按照耗水量由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裸地、草地、灌木、乔木,而区域的降水量同样会影响植被耗水量。

2、工程措施

主要有拦砂坝、截水沟、挡墙、护坡与沉砂池等相关截沙排水与保持土体稳固的防护工程措施,可以运用于小流域项目中的水土保持治理。在具体运用中需要依据建设工程项目本身基本条件与建设目标开展。其中,山坡防护工程主要是通过改造坡地地形状况来拦截雨水或者雪水,对拦截下来的水量部分或者全部引流至目标草地、林地或者农田中,进而避免大范围的径流产生,从而有效地控制山坡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程度或者有效避免该问题,而被引流到目标区域内的水量可以有效通过适当方式再引流到对应蓄水工程中。山沟治理工程可以运用沟头防护、拦砂坝、沟道、谷帷坊及淤地坝等达到相应的拦泥作用。在山洪出现时可以对洪峰水流量做对应调控,进而缩减山洪与泥石流中的固体比例,达到泄洪的安全效果,缩减山洪在沟口冲击锥方面产生的破坏。

3、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是针对特殊区域展开的水保措施,严控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形成较好的保护作用,改善土壤状况,保持目标区域土地具有较好的生产能力,通过植树造林与种草等方式来达到相应的效果。一般可以运用山顶防护林、坡面水土保持林、沟头防护林与护坡所用的薪炭林等。山顶防护林多在山顶区域展开,主要是避免土壤受到降水等直接性冲击而造成的水土流失损害,可以有效地保持水土,提升土壤所具有的抗冲刷性,同时可以获取到木材资源。在缓坡面建立防护林可以避免缓坡面遭到多种侵蚀;坡面建立防护林主要是在陡坡区域,可以与护坡薪炭林产生相似性的建设效果。沟头防护林建在沟头区域,可以避免水蚀与重力侵蚀问题。

结束语

目前,我国水资源十分稀缺。同时,由于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干扰。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应的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在同一时间,保护经济发展环境,使用更环保的材料,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节约资源,保护资源的方式,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措施,在河的水流是河流泥沙充分,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帮助人们更好地和谐。

参考文献:

[1]廖云飞.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30):221.

[2]孟宪杰.浅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J].才智,2012(02):268.

[3]李程碑,王勍.有关水土保持水环境效应的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288-289.

作者简介:张小渠;四川;身份证号:51303019801018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