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应用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毅钊

李毅钊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析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1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RI扫描检查,并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方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结果: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后,其中18例采用全切术、3例采用次全切术,且术前与术后的神经功能状态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应用MRI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可确诊疾病,利于肿瘤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是最有效方案,且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应用效果

脊髓髓内肿瘤属于临床上不常见的一类疾病,据研究统计显示,其发病率约占椎管内肿瘤的23.8%左右,且多以室管膜瘤以及星型细胞瘤等神经胶质瘤为主[1]。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主要起源部位在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上,可随着中央管向上下不断生长。随着影像学、超声技术以及显微外科学的不断发展,提高了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对于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治疗方式首选显微外科切除术,减轻了对神经功能的损伤,降低了术后病残率[2]。本文主要针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信息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21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男女比例=10:11,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30.2±10.8)岁,病程5-70个月,平均病程(37.5±5.2)月。疾病特征包括:3例鞍区感觉异常、4例下肢疼痛、2例颈部疼痛、1例浅感觉障碍、2例肢体感觉异常、3例括约肌功能障碍、1例深感觉障碍、2例腰骶疼痛、3例肢体运动障碍。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扫描检查,运用GE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MRI检查,给患者取仰卧位,并采用8通道或32通道的头颅控制线圈,扫描范围从膈肌至整个脊背进行无间隙扫描,扫描顺序为矢状位(T1WI)和横断位(T1WI、T2WI),其参数设置为T1WI(TR1750ms、TE24ms)、T2W1(TE103.7ms、TR4252ms),每层扫描厚度为5.0mm,层间距1.0mm,视野(FOV):24cm*19.2cm,矩阵320×256mm,不同的平扫方式对患者各个平面的检查结果不同。经检查图像显示,T1WI呈现加权像信号14例、低信号7例,T2W1呈现加权像高信号21例,其中15例患者合并有脊髓空洞[3]。

经MRI扫描检查确诊后,实施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给予患者俯卧位,并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从正中部位做切口,再将椎管骨膜逐渐分离。对于20岁以下的患者应用高速磨钻将椎板切除,并准备椎板以便进行成型重建,然后将肌肉、骨和硬膜外腔等部位仔细检查,并进行电凝止血后,在正中部位切开脊髓,,不需要注意其中线血管,直接运用显微镊子,沿着脊髓部位向向深处分离脊髓后索,直至观察患者肿瘤背面全长,辨别头尾端,以软膜作牵引缝,将脊髓向外侧进行牵拉。通过应用显微外科切除术,充分暴露肿瘤的上下极,沿着肿瘤上极与下极寻找肿瘤另一端,将肿瘤与脊髓的边界,最后将整块肿瘤切除,再将椎板进行复位成形重建。术后给予地塞米松以及甲泼尼龙进行治疗[4]。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经切除术治疗后,统计肿瘤全切除术、肿瘤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例数,并采用McCormick分级[5]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统计:①Ⅰ级:神经系统经检查显示正常,局部肿瘤病灶轻度,几乎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存在轻微痉挛,步态正常;②Ⅱ级:存在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肢体功能活动影响小,出现轻度行走困难,但可以独立行走,且伴有严重疼痛感,或感觉迟钝,已经对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③Ⅲ级: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行走存在困难,需手杖协助可独立行走,且伴有严重疼痛感,甚至正常生活不能自理;④Ⅳ级:严重损伤神经功能,行走困难,需需轮椅或手杖协助,且伴有严重疼痛感以及上肢功能损害,以及正常生活不能自理。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5.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若两组对比有差异,则P<0.05,显示可纳入统计范畴。

2结果

进行显微手术治疗后,其中18例采用全切术、3例采用次全切术,且术前与术后的神经功能状态存在差异,P<0.05。详情可见表1.

3讨论

对于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以MRI扫描检查进行确诊,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对于脊髓髓内室管膜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是治疗的关键,也是治疗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唯一可靠、有效的手段。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已有研究报道显示,运用手术放大镜方式来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随后双极电凝止血以及手术显微镜的不断应用,使显微外科手术疗效逐渐升高。自21世纪80年代开始,其显微手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已经成为国内外治疗髓内肿瘤的主流方式[6]。

对于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一经确诊需及早进行手术治疗,其手术时机越早,肿瘤越小,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越轻。部分研究学者认为,肿瘤小时进行手术最为适宜,中等大小肿瘤比小肿瘤更容易显露,且肿瘤接近脊髓后侧,不易损伤神经功能。对于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疾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发热优点包括:1)可以确保在肿瘤切除过程中,界面分离切除准确、避免分界面在术中消失;2)在肿瘤血管丰富部位,可随时进行电凝止血,避免因创面出血影响分界面辨别不清,不影响手术操作;3)术中视野清晰,可减少肿瘤残留或损害正常脊髓组织;4)将整块切除肿瘤,按顺序由肿瘤与脊髓的分界面一次性完成肿瘤切除过程,避免在脊髓髓内重复操作,减轻对正常脊髓组织的干扰。

综上所述,针对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患者,应用MRI检查的敏感性较高,可确诊疾病,利于肿瘤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治疗是最有效方案,且对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参考文献:

[1]曹依群,岳志健,吴曦.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4):308-311.

[2]王贵怀,杨俊,王忠诚.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外科治疗策略与疗效分析[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3):99-102.

[3]刘希光,王贵怀,李爱民,等.颈段脊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策略及疗效评价[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3):250-251.

[4]吴虹刚,张玫,游潮,等.颈段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5):11-14.

[5]陈旭义,张赛,梁海乾,等.脊髓髓内室管膜瘤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1,34(3):248-250.

[6]刘红朝,郭东生,陈劲草,等.高颈段脊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14(10):58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