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和谐课堂”的教学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科学中“和谐课堂”的教学实施

龚航兵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龚航兵

一、研究背景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而“和谐课堂”更是全体教师不懈的追求。在现代学校教育中,课堂是构成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潜能受制,教材内容束缚,师生情感冲突等均已成为课堂教学极不和谐的因素,对学生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课堂”。所谓“和谐课堂”,就是在课堂中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个体差异,促进教师与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实验开始,对本校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学生行为前测。

2.实施阶段

(1)积极创设宽松的环境

在一次课堂练习中,我请学生到黑板上来画电路图,一个学生问:画错有没有关系?我突然感到:学生的那颗心是紧绷着的,一举一动都有许多顾忌;在表面上看来,秩序井然的课堂氛围,其实是被压抑的。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思维的发展。

(2)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

我们知道,任何人与生俱来都有一定的潜能。一个弱小的婴儿能长成健壮的大汉就是由于人的生理潜能,同样,每个人也有智力潜能,只要像锻炼身体那样,就一定能更好的挖掘出各自的智力潜能。为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及活动空间,给学生以展示个性、展现能力、自主学习的宽松舞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3)提升学生的地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培养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学生也应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地位,肯定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研究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明显高于对照班;由此引起的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班;学困生的转化率与优生的提高率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班。

四、结论

1.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和谐课堂”的体验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热情,为自然科学的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心理基础。

2.“和谐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只要教师加以认真引导,唤起学生对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学生就可以创造出令教师惊奇的作品,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3.“和谐课堂”的体验改变了教师现行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互动、教学相长自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