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

谌琼

湖北省洪湖市洪湖市人民医院433200

摘要:目的:讨论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供应室作业标准、成立管理小组、建立考核制度、定期学习。结果:标准实施后供应室物品护理缺陷明显低于实施前,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标准实施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降低供应室物品护理缺陷率,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关键词:供应室作业标准;供应室;质量控制

每个医院中最大的无菌物品供应中心当属于供应室,保障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机率,提高临床各科室工作的效率,所以,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供应室的质量控制管理,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实属势在必行。对此,本文对供应室作业标准实施前后的各项资料进行了收集与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共有床位1000个,供应室人员15人,其中消毒人员有3人,护士有8人,其他工作人员有4人。在2017年5月以前,本院的护理缺陷发生率较高,为改善这一问题,本院于2017年5月实施了供应室作业标准,直至2018年6月,本院的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得到了有效控制,本次研究所用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制定供应室作业标准:针对供应室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并将探讨好的结果列入标准中;对供应室将来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列入标准内,做到凡事有防范[1]。(2)成立管理小组:以临床各护士长与供应室负责人定期对供应室人员是否认真落实作业标准情况进行检查,对于检查出的问题,应予以会议通报,并督促有关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3)建立考核制度:落实供应室责任,将责任具体细化落实到每一位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身上;每月、每季度、每年以各临床科室人员作为评价者,对供应室各项工作以及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匿名评价。(4)定期学习:保障每月进行一次学习讲座,提升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以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2]。

1.3观察指标

首先,观察标准实施前后的物品护理缺陷情况,并发症包括有发放物品、物品包装、器械洗涤、高压灭菌、灭菌物品管理;其次,观察标准实施前后的临床科室满意度,包括有满意、一般、不满意,其中满意度=满意数/5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物品护理缺陷情况比较

标准实施后供应室物品护理缺陷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临床科室满意度情况比较

标准实施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表1物品护理缺陷情况比较[n(%)]

3.讨论

供应室在日常的维护监管过程中,时常存在相关物品护理缺陷问题,所以,应该积极采取有关针对性措施,对供应室物品护理缺陷进行及时预防,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同时,及时的解决供应室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断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的主要方法。

据本次研究显示,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实施供应室作业标准,通过以标准化的作业实施方案与工作制度,使得医院供应室具体的工作可以有规则可循,有效的避免了不良行为的产生。在日常工作之中,若继续存在有供应室护理缺陷事件时,有关人员应该巧妙的将发生的事件作为整改工作的有效契机,加快供应室作业标准制度的落实与实施,大力保障供应室工作的质量性与安全性,使其物品护理缺陷水平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降低供应室物品护理缺陷率,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值得本院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施伟红.供应室作业标准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21):139-141.

[2]张建萍.供应室作业标准在护理缺陷管理中的运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