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2

刍议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马静

马静(安徽省滁州市城乡规划局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1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的基本定义是: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其中“生物”含个人或群体,也含人类;“环境”含各种环境因素及其组合,有自然的也应该有人和人文的,各因素之间又形成种种复杂的关系和作用。我们试将生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生态,生物(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称为“生态”;世态,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称为“世态”;事态,事物之间的关系称为“事态”;心态,人的身心与环境事物之间的感受、反应和适应等。

“生态城市”中的生态不是简单的天蓝地绿、山青水秀,而是一种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可持续性的活力结构;一种时间、空间、数量、秩序的服务功能;一种竞争、共生、自生的生存发展机制;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通向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2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1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城市中涌现了大量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城市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很多工厂都建设在城市市区,在工厂的日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这无疑带来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尽管国家出台了相关的管理措施,但是治理作用不显著。

2.2生态环境的布局不合理。一般来说,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会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作用,同时还会受到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布局的规范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作用。评价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不仅要观察一个城市的建设规模和建筑水平,同时还要看城市是否具有健康合理的居住环境。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过多注重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国家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水土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同时在进行大中型建设工程时候,都要做相应的环境评估工作,制定有关的环境保护方案,但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领导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而没有能很好的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

2.3城市规划过程中具有随意性。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起着关键的作用。城市规划犹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法律,不能轻易进行改变,而在现实的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规划改变的现象,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分析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下面两方面:首先有关的地方领导为了能够获得相关的经济利益,热衷于进行土地出让,这无疑会对城市的规划建设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就是一部分人员为了能够获得自身的经济利益,从而不能够严格进行城市规划的建设。

3如何进行城市规划生态体系的规划建设3.1合理进行城市相应功能区划分和布局。在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划分时候,要充分满足城市的三个基础功能,即为,满足空间结构的需要,满足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满足生物生产的相关要求,同时还要与周围的空间格局进行相互联系,这样即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结构,进而有效改善相应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3.2文化城市的生态建设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功能,能够有效表现城市的品味以及城市的内在价值,同时能够有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以及吸引力。如何有效将城市的相关特色资源与城市的规划建设进行有效的结合,构建一种具有相关特色以及文化内涵的城市文化,是进行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文物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一旦失去就难以恢复,因此在城市规划中一方面要对原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同时还要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协调,不断对文化进行创新,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建设的美感与文化气息。

3.3社会城市的生态规划充分完善。相应的城市服务保障体系能够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的精神,社会生态的规划建设内容包括一种对人发展以及生活的保障,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关怀,同时能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相应的安全保障性。

3.4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内部的绿化空间的规划应重点考虑,做为人文理念的基础及支撑。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次绿化,乔、灌、草复层绿化体系以及垂直绿化,将绿化与建筑结合起来,并合理选择和搭配植物种类,将城市建在绿地中。

4推进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4.1关于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的实现是过程而不是终极,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树木需要时间成长,自然系统因为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而需要时间来自我调整和恢复。这是很基本的常识,但却往往被人所忽视。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建立在由建筑、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河、湖、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提高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4.2关于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我国平均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造成的污染也相当严重,我国的一些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污染”城市。房地产开发和使用是一种消耗大量资源,产生大量废物的产业。为了人们卫生、健康、舒适地生活,必须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气、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化学污染、放射性污染等。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大幅度提高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居住区公共绿地必须大于人均1.5平方米。五是增加居住区文化体育设施。

4.3关于城市产业设计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科学设计城市产业。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教育、医疗、物流、文化、信息、房地产等产业。要建立生态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和创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5结束语总之,随着生态学的发展,城市规划已将生态纳入核心体系,这一理念将有助于建设更为合理的、可持续的城市新格局。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我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平衡,才能持续利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沈清基.城市生态系统基本特征探讨[J].华中建筑,2012,(03).[2]罗利克,顾湘陵.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中新视角[J].建筑与文化,2013,(07).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