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凝聚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凝聚的影响

姜荣泸李正义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凝聚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血清NO、ET-1水平、血小板凝聚、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和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加快血液流动,降低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替格瑞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凝聚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79-02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类疾病,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易引发冠状血管血栓,堵塞血管,严重危及患者身体健康。ACS治疗中首要治疗措施为抗血小板治疗,减少血小板数量,保证血液正常流动,维持身体组织各个部分的正常供血。临床研究结果显示[1]替格瑞洛在临床中抗血小板凝聚作用突出,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首选药物。我院于2015年1月-2015年6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给予替格瑞洛药物治疗,效果突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200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n=100)与试验组(n=100)。对照组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6~84岁,平均年龄(54.21±24.14)岁。试验组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55.01±25.04)岁。入选标准:(1)未使用任何抗血小板药物患者;(2)放射性核素检查确诊为ACS患者;(3)患者自愿,且签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不同药物治疗协议》。排出标准:(1)伴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2)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对本次试验药物过敏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用药数量依据患者入院后实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决定,严重的患者一天三次用药,用药时间在上午6点、中午11点,下午6点,温水服药;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适当放宽用药数量,所有患者连续用药30天。(阿司匹林:广东九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4021139)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格瑞洛治疗,患者每天在早6点及晚6点服用,每次一片,用药前要适当饮食,不能空腹服用此药物,连续用药30天。(替格瑞洛,AstraZenecaAB生产,国药准字J20130020)

1.3评价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凝聚、不良事件发生率。记录患者服药后7d、30d血小板凝聚情况。真空采集患者血液35ml,采用化学比浊法鉴定,统计血小板凝聚率。通过这届检查人外周血液中血管内皮释放会活性物质NO、ET-1,抽取患者静脉血液4ml,采用试剂盒检测含量。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观察通过SPSS21.0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患者计数的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的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O、ET-1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T-1含量在不同时间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1。

2.3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3.0),对照组出现11例(11.0),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16,P=0.027)

3.讨论

ACS易导致血管皮内受损,降低血管弹性,从而影响血液正常流动。血管内皮破坏后,血小板数量急剧增多,加之血管输血能力降低,血栓会快速形成,血栓一旦大面积形成,会严重影响ACS患者正常活动能力,病情得不到控制的患者甚至要通过手术截肢来挽救生命[2]。ACS典型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闷痛、胸周边出现烧灼性疼痛、伴有持续性恶心及呼吸困难等。ACS不典型临床表现有牙痛及上腹隐痛,消化不良。临床治疗ACS主要采用药物减治疗,抗血小板凝聚是药物治疗的重点[3]。

阿司匹林能够对血液中的环氧化酶中的限速酶起到抑制作用,阻碍COX-1的同时降低已经形成的环氧化酶活性,破坏血小板细胞壁,减少血小板凝聚,加快血液流动,将坏死的血小板细胞排出体外,从而减少血栓形成。替格瑞洛是国外一家公司为减少血小板凝聚,改善血管内皮张力,而研究出的新药物。研究发现[4]患者用药第四周后,血液内的血小板凝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面积较小的血栓已经被分解。这是因为替格瑞洛进入人体后,可快速阻断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结合,降低血小板凝结速度,从而加快血液流动速度。

根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试验组患者在口服替格瑞洛后,血清NO、ET-1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因为替格瑞洛能有效改善周边血管内皮功能,修复受损细胞,提高血管内皮弹性,改善血液速度。试验组患者的血小板凝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替格瑞洛被血液吸收后,能快速隔离血液钙离子与凝血酶,减少凝血酶释放动力,从而切断血小板形成路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是因替格瑞洛药物被人体吸收后,血管内皮组织在药物的作用下被修复,血管扩收缩力明显恢复,血液流动恢复正常水平,不良心血管事件自然减少。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治疗ACS效果更好,不仅能修复受损血管内皮功能,提高输血能力,还能减少血小板凝聚,阻止血栓形成,降低血管不良事件产生,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永宏,贾国良,周妙,等.替格瑞洛治疗4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3,21(6):374-376.

[2]谭晓晖,刘杰强,梁转合,等.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7):728-732.

[3]楼善杰,黄诚意,朱劲草,等.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90-92.

[4]高翔,王兆翔,纪征,等.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的比较及临床意义[J].临床内科杂志,2016,33(10):67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