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2-12
/ 3

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

罗春林1唐明梅2

(1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遂宁629000)(2遂宁市中医院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究并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结果: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诊断灵敏度及准确度均显著优于常规磁共振方式(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均为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具备准确性及可靠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关键词】磁共振;关节造影;肩袖损伤;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5-0109-0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andcomparetheconven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magneticresonance(NMR)indirectjointimagingfordiagnosisofrotatorcuffinjuryapplicationresults.MethodsTochoosebetweenApril2015toAugust2015,ourhospitaltoreceivetreatmentof67patientswithrotatorcuffinjuryastheresearchsample,theimplementationofarthroscopicshoulder,conven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examination,indirectjointforarthroscopicshouldertestresultsasabenchmark,comparedtoconven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magneticresonance(NMR)imagingtestresultsofindirectjoints.ResultsIndirectmrijointwayimagingdiagnosticsensitivityandaccuracyweresignificantlysuperiortoconventionalmri(P<0.05).ConclusionConven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andmagneticresonance(NMR)indirectlyjointimagingexaminationareimportantchecktypefull-thicknesstearoftherotatorcuffinjury,teststheaccuracyandreliability,intermsofparttypetornrotatorcuffinjury,magneticresonance(NMR)indirectjointdiagnosisimagingexaminationwaybetter,helpto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andsensitivity.

【Keywords】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Jointimaging;Rotatorcuffinjury;Thecomparativestudy

肩袖损伤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肩关节病症类型,在全部肩关节病症中占比可高达41%,临床上通常采取X线、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或关节镜检查方式实施诊断工作[1-2]。关节镜检查方式常被作为诊断的基准,不过由于其价格相对较高,且为有创检查,并不适合用于常规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检查[3]。近年来,磁共振检查诊断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肩袖损伤诊断及检查的首选方式。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的应用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治疗措施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疑似肩关节损伤患者,临床表征主要为肩部产生剧烈性疼痛感、肩部相关功能实现存在一定阻碍或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等。选取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9:28,年龄在19~67岁,平均为(45.22±3.29)岁。

1.2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其中磁共振检查方式需借助于超导核磁共振仪及肩关节专用线圈来实现,对患者实施肩关节平扫检查及检查造影检测。扫描顺序如下:横断位的压脂T2加权成像、斜冠状位的压脂质子加权成像、T1加权成像、斜矢状位的T2WI、增强后实施原位置的压脂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扫描[4]。将横断面FSET2WI的重复时间设置为3400ms,回波时间设定为70ms,将横断面FSET1WI的重复时间设置为2400ms,回波时间设定为27ms,每层厚度设定为3mm,层与层之间的间隔设定为0.6mm,视野范围设置为18cm×18cm。随后在横断位上实施斜矢状位及斜冠状位扫描,以便实现对伤患部位的定位目的,其中斜矢状位与冈上肌长轴保持垂直关系,斜冠状位与冈上肌长轴保持水平关系。在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中,平扫过程结束后,应向患者肘静脉中注射二乙烯五胺乙酸钆,注射剂量为0.1mmol/kg,随后让患者自行开始肩关节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十至十五分钟内,并给予患者磁共振扫描操作,将横断面FSET1WI的重复时间设置为799ms,回波时间设定为9.9ms,每层厚度设定为3mm,层与层之间的间隔设定为0.6mm,视野范围设置为18cm×18cm。将全部患者的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诊断图像收集、整理,并交由至少两名具有丰富影像学诊断经验的工作人员来开展诊断工作,诊断方式选用盲法独立分析,若诊治过程存在疑虑或清晰度不足情况,应与其他工作人员展开讨论并做最后判断,相关工作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肩袖结构在磁共振扫描下呈现的形态及特征,主要观察结构为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观察形态主要为关节盂的形态及信号[5]。

1.3观察指标

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肩袖损伤包含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及肌腱炎三部分。若患者出现完全撕裂型肩袖损伤,则在常规磁共振扫描成像中显示为T2WI与PDWI相上肌腱存在通贯全层的异常性高信号,同时可以观察到显著的形态异常情形,如肌腱与肌腹的连接处表现为明显的回缩迹象、肌腱的连续性出现中断,在横断面T1WI相上肩峰与三角肌下滑囊脂肪层出现明显的连续性断层或完全消失,而在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下,扫描成像显示为对比剂渗透到肌腱全层并抵达肩峰与三角肌下滑囊内位置处[6]。若患者出现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则在常规磁共振扫描成像中显示为患者的关节面或肌腱的滑模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在T2WI与PDWI相上肌腱存在局域性的异常性高信号,同时可以观察到显著的形态异常情形,不过肌腱的连续性并未遭到破坏,在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下,扫描成像显示为高信号的对比剂渗透到肌腱破损位置区域[7]。若患者存在肌腱炎,则在T1WI与PDWI相上可以观察到逐渐增高的肌腱信号,不过该信号在T2WI相上并未呈现显著的增高趋势,同时也不能观察到显著的形态异常情形。

1.4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会被保存在Excel文档中,并且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期间将会用到SPSS13.0软件。我们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方式来表达计量资料,同时对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使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满足P<0.05这个条件时才能表明这些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关节镜检查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67例疑似肩袖损伤患者中,运用关节镜检查方式确诊为肩袖损伤患者56例,另有5例肩关节稳定性较差患者,4例粘连性关节囊炎患者,2例其他类型病症患者。在被确诊为肩袖损伤的56例患者中,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及肌腱炎对应的病例数分别为29例、17例及10例。

2.2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方面结果对比,见表1。

3.讨论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的肌腱在肱骨头前、上、后方形成的袖套样肌样结构,是稳定肩关节的重要解剖结构,肩袖损伤包含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及肌腱炎三部分,完全撕裂、部分撕裂属于肩袖撕裂的两种主要类型,其中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又分为滑囊面撕裂、关节面撕裂及肌腱内部分撕裂三种情形,主要累及冈上肌腱,发作位置主要集中于距离肱骨大结节一厘米部位处[8]。临床表征主要为肩部产生剧烈性疼痛感、肩部相关功能实现存在一定阻碍或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等。临床上通常将患者肩袖损伤的情形及受损时间作为给予对应治疗手段的依据,治疗方式主要包含手术方式及非手术方式,非手术方式适用于肩袖挫伤、处于急性期的肩袖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情形,手术治疗方式针对的情形包含大型肩袖撕裂、非手术治疗手段治疗效果不佳的肩袖撕裂等。肩袖损伤的检查方式主要为X线摄片、关节造影技术、CT检查方式、磁共振成像技术、超声诊断方式及关节镜诊断方式。

本次研究将我院接收诊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7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其实施肩关节镜、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以肩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基准,对比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检查结果。研究发现,运用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获得的诊断结果与关节镜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两者与关节镜检测技术在功能上具备一致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的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相较于常规磁共振诊断方式,提升趋势显著;在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方式均表现为良好的诊断结果,诊断灵敏度及准确性显著,两种诊断方式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均为全层撕裂型肩袖损伤的重要检查方式,检查结果具备准确性及可靠性,在部分撕裂型肩袖损伤方面,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检查方式诊断结果更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参考文献】

[1]刘彪,魏景欣,黄丽娣等.常规磁共振与磁共振间接关节造影诊断肩袖损伤的对比研究[J].广西医学,2017,39(2):207-210.

[2]王和平,严金岗,张铁英等.MRI间接肩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4):124-125.

[3]包磊,姚伟武,杨世埙等.磁共振化学位移成像定量测量肩袖损伤后冈上肌脂肪性退变[J].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46-1249.

[4]刘树学,任明达,肖铮等.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撕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4):615-618.

[5]张振勇,王海波,娄晓宇等.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完全撕裂诊断的临床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6,31(6):531-534.

[6]陈松,周洁,梁治平等.肩袖损伤的磁共振诊断及不同扫描方位对病变检出率的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3,11(3):103-105.

[7]孙慧辉,刘东光,刘敬荣等.磁共振肩关节造影用于肩袖完全撕裂诊断的临床价值[J].饮食保健,2017,4(7):246-247.

[8]张振勇,王海波,娄晓宇等.磁共振肩关节造影在肩袖部分撕裂诊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12):121-12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