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及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社区护理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及策略研究

魏茜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00

摘要:社区护理教学开展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当前社区工作的实际需求,并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状况。保证课程的展开真正对学生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能力与水平。文中将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与思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社区护理教学;职业能力培养;思路及策略

【abstract】oneofthepurposesofcommunitynursingteachingistodevelopstudents'practicalability,thedesignofthecoursecontenttocloselycombinedwiththeactualneedsofthecommunitywork,andcomprehensiveconsiderationofthestudents'learningsituation.Ensurethatcoursereallyhelpstudents,improvethestudents'communitynursingabilityandlevel.Inthispaper,wewilltocultivatestudents'vocationalabilityintheteachingofcommunitynursingpracticemethodandtrainofthoughtforanalysis.

【keywords】communitynursingteaching;Professionalabilitytraining;Ideasandstrategies

社区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对社区人群予以全面的卫生服务与指导的过程,社区护理涉及的人群种类较多,各个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因此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就更高。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除了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当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

1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

1.1建立实践训练的目标

为了在社区护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明确实践训练的目标,目标的设立要遵循情感性、技能性与知识性原则,三者缺一不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完成目标,教师要将能力目标作为教育的核心,对教学成果予以评价与校正。

1.2培养激发学生的潜能

学生通常都会具有一定的学习潜能以及可塑性,只要教师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就能够提高学生在护理方面的素养与能力,提高他们在职业竞争中的实力。在社区护理课程中,为了将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可以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实际操作加深自己对学习的理解,提高自身在护理方面的能力与素质。

1.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而为了与之相配套,评价体系也应当做出改变。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社区护理课程将教学的重点内容从理论知识转移到了实践操作,因此评价的标准也应当从原有的知识性转化为能力性,将兴趣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也涵盖在其中。以往单纯的试卷测评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不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社区护理教学的评价方法应当向着多样化与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将评价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全时段的评价。

2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社区护理中的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在于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进行护理实训实习。

2.1评价社区人群的健康状况

社区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社区内的人群予以健康评价,帮助个人建立健康档案,为其它护理工作的展开提供依据。在社区护理课程中可以设置“健康状况评价”这一实践内容,让学生在社区收集个人的健康资料,如年龄、患病史、吸烟史、家族史等,然后按照科学的方法计算每个个体的“评价年龄”,即可能的寿命,然后找到影响个体寿命的危险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根据收集与计算出的“实际年龄”、“增长年龄”以及“评价年龄”,对某一个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这一实践内容,简单可行易操作,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

2.2辅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护理工作

教师可组织学生到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间进行参观,对其工作与服务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当社区护理人员为社区人群进行体检或其它护理工作时,学生可在不打扰护理人员工作的前提下从旁学习。如果社区有养老院,学生可以参与到护理当中,在实践中学会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帮助社区护理人员对他们展开康复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工作。有研究表明,通过在社区中展开实践,学生的护理技能由原来的(3.47±0.82)分,提高到了(3.95±0.38)分,而交流沟通能力也由原来的(3.79±0.51)分,提高到了(4.16±0.36)分。

2.3对慢性病患者予以健康指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与社区进行商议,让学生为社区中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予以护理与健康指导。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以往的学习以及自己收集的资料,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开展讲座,为他们介绍相关的健康常识,让他们了解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教师与社区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处方以及健康食谱。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对慢性病的预防与干预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2.4对社区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学生可以配合社区护理人员展开健康教育,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中。由于课堂讲解较为理论化,学生们很难真正了解到社区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意义,因此可先安排学生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让他们对活动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自主选择某一健康话题,例如“吸烟的危害”、“高血压疾病的预防”等,确定话题后让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策划一次社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情景模拟、分角色表演等。首先在班级内展示,如果某组表现突出,可安排到社区内进行实践。

2.5在社区开展第二课堂

除了不定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外,教师也可以与周围的社区合作,将社区作为第二课堂,定期开展实践课程。例如,辅助社区开展关于疾病的预防的宣传、帮助社区居民测量血压与血糖等。在实践课堂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增加自身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习的积极性。有研究表明,通过将社区作为第二实践课堂,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有着极大的提高,其评分能够达到(3.32±0.23)分与(4.11±0.54)分,高于课程开展以前的(2.95±0.05)分与(3.63±0.58)分,由此可见实践教育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社区护理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明确了自身的目标,然后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发掘,最后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在实际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通过与社区的合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事实证明在社区开展的实践教学能够大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艳艳,满志红.职业能力培养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实践[J].护理研究,2012,26(19):1815-1816.

[2]宋梅.社区护理教学中整体思维的应用与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10):1416-1418.

[3]蒋晓艳,于彦清,刘丽明等.中职护理专业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3):98-99.

[4]张翠,赵林.以护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社区护理学》阶段化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5):1371-1373.

[5]王晶晶.美国夏令营护理员实践及其对社区护理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2,09(02):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