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高危科室感染管理

/ 1

基层医院高危科室感染管理

秦祥娣

秦祥娣(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镇卫生院213136)

基层医院的高危科室主要有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急诊室、各病区的治疗室。如何预防和控制这些科室的感染成为当今医院的工作的重点。我院是新建医院,各科室布局.流程比较合理,各区域划分较科学,并有明显标记。近几年来,在原有感染管理基础上,院领导从思想上加强重视,措施上狠抓落实,医院的感染管理取得了一点成效,现阐述如下:

1环境卫生的管理

各科室环境卫生应保持整洁、无尘、无污染。接送病人的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应防水.防渗,一人一换。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清扫。各物体表面及地面每晨用清水擦拭。每台手术后手术间用消毒液擦拭.拖地。一旦被体液.血液污染,应立即用高效消毒剂进行消毒,并局部处理。每周各科室应大扫除一次。手术室、产房等专用鞋一用一清洗,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室不得连续使用。清洁消毒用的抹布.拖把分别放置并标记,使用后应洗净、消毒、烘干。进入各科室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拆除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2器械清洗、灭菌的管理

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按照卫生部2009年发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要求进行规范化,专业化处理。患者用的吸氧装置.呼吸机面罩.管路等一人一用一消毒,或采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湿化瓶.压脉带.袖带浸泡消毒后晾干备用,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液应为灭菌水。

3人员的管理

对进入手术室,产房的医护人员要求较高。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进入手术室.产房按规定更换专用的衣裤,戴帽子,口罩。当手术衣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实施手术的人员,刷手戴手套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不能在实施者背后传递器械和用物,坠落的器械和用品应当视为污染。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在限制区域活动,应限制进入手术间的人员数。观摩手术人员应穿参观衣,参观人员应严格限制,并禁止窜手术间。手术.接产结束后,应脱下手术衣,口罩,帽子,并放入指定位置,方可离开。病人住院后应更换干净的病号服,修剪指甲。进入手术室,产房应戴隔离帽,换鞋。手术人员指甲要短,前臂及手部皮肤不能有破损。术前应刷手:用无菌刷接取抗菌洗手液,将指甲内污物刷净,并按外科刷手方法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涂擦双手及手臂,刷手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连台手术应重新刷手才可进行下台手术。

4诊疗物品、无菌物品的管理

进入各科室的物品应拆除外包装,设备应表面消毒,要防止洒漏,污染。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每日对灭菌物品进行检查,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保证在有效期内。备用敷料包.器械包使用前应做质量检查,不使用松包.散包.湿包.超重包.超体积包.无消毒标识包和过期包。无菌消毒液要有“三证”和卫生部批件。

5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感染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等分类收集,严密包装后转运至指定的地点,进行严格的登记和交接。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应清洁,干燥,通风,并有防蝇,防蚊,防鼠设施,并有专人管理。

6质量监测的管理

每月对各高危科室做空气,物表,手的微生物监测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调查解决,避免传染病病原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紫外线灯应每天保洁,每周用95%的酒精擦拭灯管二次,每半年检测强度一次,并有登记。护理部和感染科每月对各高危科室进行检查,监督,并与绩效相挂钩。

实施严格的感染管理后,我院未发生一例因感染而引起的医疗纠纷。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了,积极性也提高了,相对应的,患者也受益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是一项千秋万代的事业,我们医护人员只有本着自己的责任心,良心,坚持不懈。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从根源上杜绝感染源,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才能真正地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