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美术的美学特征浅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1

舞台美术的美学特征浅见

薛建

舞台美术是舞台戏剧的立体包装。

戏剧的全部审美全部借助舞台美术得以全部体现。

探讨舞美的审美特征,无论是在理论意义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有价值的。为此,结合自己多年来舞美设计的艺术实践,对此谈几点粗浅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我认为,舞美的美学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度综合性

舞美包含的艺术要素很广,不仅囊括布景、服装、灯光、化妆、道具等等艺术要素,而且涵盖绘画(主要是布影、化妆)、雕塑(主要是道具)、实用美术(主要是服装)、造型艺术(主要是道具)等等美术的各门类。说舞美包罗万象,并不算过分,因为有时它还包括书法艺术、音响艺术以及高科技等在内。

而就艺术风格而论,舞美又包括写意的、写实的、装饰的、象征的、抽象的、魔幻的、荒诞的等各种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因此我们可以说,舞美本身,就具有高度综合性。

二、本体交叉性

就整个舞美来说,它是舞台艺术与美术的交叉艺术,既具有舞台艺术的本质特征,又具有美术的本质特征。

就构成舞美的各个艺术要素而言,每一要素也均具有这种交叉性。

例如布景,就是舞台艺术与绘画的交叉;又如舞台服装,也是生活服装与舞台艺术的交叉;再如道具,同样是雕塑与舞台艺术的交叉;还有戏剧化妆,也是生活化妆与舞台艺术的交叉,如此等等,概莫能外。

所以从舞美的本体美学特征而论,交叉性是其主要特征之一。

这种交叉性又不仅仅限于艺术学范畴,尤其是现代舞美,已融艺术与科技(电子控制系统、电脑灯等声、光、化、电各种技术)为一炉,集艺术科学与自然科学为一体,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面的大交叉,这是舞美工作者必须看到并引起高度重视的。

三、艺术依附性

舞美,若以严格意义上看,它并非一门真正独立的艺术,而是依附于整个舞台艺术的,故依附性便成为它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这种依附性,又主要表现在它紧紧为舞台艺术的服务上。

其一是塑造人物外部形象。舞美通过服装、化妆、灯光等艺术手段,积极主动地为塑造人物的外部形象服务。在这方面,有许多典型的例证。例如传统戏剧中华丽的服装、精彩的化妆、精美的道具等,都为人物的外部形象起到了美化的重要作用。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的许多演出,就达到了这种最高境界,像地主演的《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霸王别姬》中的虞姬等,无一不是如此。歌剧《茶花女》中的茶花女,话剧《雷雨》中的四风等,全然一理。这种外部形象与演员对人物内心的刻画相得益彰,从而塑造出完美的人物形象。

其二是营造舞台环境。舞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营造典型的舞台环境,从而为演员刻画人物、创造角色提供一个平台。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典型的例证。如京剧《西厢记》中最后一场“长亭送别”,通过秋天郊外的荒凉萧瑟的布景,营造出一个悲凉的典型环境,与崔莺莺的唱腔“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翔。问晓来谁染得霜林绛?总是离人泪千行”的[反二黄]的悲怨唱腔水乳交融,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感情,很好地塑造了人物形象。歌剧《江姐》中的《绣红旗》一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三是渲染舞台气氛。舞美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渲染舞台气氛。在这方面,同样有许多典型的例证。如经典话剧《雷雨》,就通过雷声、雨声、风声、闪电、手枪声等舞美手段,渲染出剧中的黑暗、压抑、恐怖等舞台气氛。

当然,这里所说的“依附性”,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依赖”,而是积极主动的服务。

四、形态非确定性

舞美因舞台艺术的存在而存在、消失而消失。因舞台艺术的不确定性,舞美也具有不确定性。舞美不同于一般美术,它是一戏一舞美,所以没有恒久的舞美。舞美也不像一般的美术作品那样独立存在,它永远依附于舞台艺术。

如今的歌舞剧,尤其是音乐剧,应该在上述剧种舞台美术中汲取营养,从而得以更新和再造。

责任编辑王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