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郑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郑鑫

郑鑫郑玮樊雷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经相关调查显示,虽然我国的水利运行管理模式不断在改进中,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自由散漫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公益性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更是无规矩,工程建设的效益不明显。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各项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对于水利工程的后期维护工作不到位,水利工程的安全事故严重。现阶段,我们要找准自身的问题,对水利工程的后期维护工作要做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分析

引言

水是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有利于满足人类的多元化需求。传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概念指的是,要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并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措施

1.1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

基于当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的现状,必须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才能够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利用效率。然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制定高效的管理运行体制。充分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实际的管理运行体制,努力制定出符合当前实际需求的高效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体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使管理运行体制得到不断完善。第二,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监督机制。建立与完善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监督机制,不仅能够对我国的资源浪费情况进行科学有效地监督,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有助于国家对水利工程实施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1.2更新管理理念,推广管理与养护分离制度

任何一项行动的开展,都是以思想为前提,因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实现,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更新管理理念,推广管理与养护分离制度,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支持。水利工程具有公益性特征,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若想要维护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理念,依据市场运行内在规律出发,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创新运行管理方式,才能够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传统管理模式下注重管理与养护为一体,但实际上此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经费管理的有效性不足,且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因此在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应在积极更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大管理与养护分离制度的推广力度,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改善水利工程管理成效。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单位的选择上,可建立招投标制度并加以规范落实,科学选择水利工程运行维护单位,在保证水利工程运维质量的同时,尽可能有效控制运维成本,从而维护水利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为水利工程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3开展多种经营,科学调配人员

为促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的顺利实现,要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致力于开展多种经营,并对人力资源加以科学调配,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效果。具体来讲,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多种经营的实现,必须要全面把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促进水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创新经营方式,开展旅游或建立水电站,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济效益,带动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砂石管理工作,科学利用砂石资源,以维护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行,切实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成效。在这一过程中,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可采取建设砂石开采单位的方式,以促进砂石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多种经营的开展,必须要优化调配人力资源,确保所选用人才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与实践经验,从而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高效开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

2水利工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

2.1强化水资源管理效率

(1)政府应持续加大农业灌溉用水的控制力度,促使农业使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制定相应的节水计划。①优化灌区产业结构,发展立体化灌溉模式,合理调整林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比例。同时,在灌溉技术方面应进行创新,积极采用喷灌、滴灌、雾灌等方式,有利于降低灌溉用水的使用量。为了保障灌溉效果,减少水资源的流失,还可在各灌溉区附近建设机井、池塘等设施,在保障节水的基础上提高灌溉效率。②虽然灌溉区用水量比较大,但节水潜力也比较大。因此,在进行灌溉时,要做好灌溉设施的维护工作,防止出现渗漏的问题,提高输水效率。③做好灌溉区的管理工作,采用定时灌溉、定量灌溉等措施,限制灌溉的用水量。还可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激发社会的节水积极性。(2)做好地下水的开发工作,有利于降低水库的供水压力,提高其使用寿命。对此,很多地区都开始建设机井、池塘等设施,能有效提高灌溉效果,降低地下水位,实现采补平衡。另外,还可防止地表水蒸发而存在盐渍化的问题,保障农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2.2强化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首先,政府应加大水土流失的防范治理力度,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应做好植树种草活动,提高植被覆盖率,有效起到稳固水土、涵养水源、防范风沙的作用。同时,政府应落实国家水土保持计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符合当地条件的林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避免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其次,加大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废水的防治力度。其中,工业领域应加强清洁生产的建设工作,降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应尽可能使用无污染、低排放的材料,避免排放物与水接触而污染水体。同时,在生产环节上,应做好设备、技术的更新、升级工作,淘汰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方法,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用水模式。另外,在进行污水排放时,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处理,实现废水达标排放,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同时需增加农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大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以缓和人与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

结束语

总之,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各部门应注意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并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管理,提升整个项目的运行质量,着力解决水利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使其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前行,从而全面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整体效果,不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增瓦。

参考文献

[1]张巨英.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216.

[2]丁鹏.关于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化工管理,2017(17):200.

[3]吴开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建筑,2017,24(02):229-230.

[4]何卫军,陈晓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J].门窗,2015(12):169.

[5]岳玲.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与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J].民营科技,2013(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