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日造园艺术之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浅析中日造园艺术之比较

王远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远清

摘要:园林,我们无时无刻不身在其中,我们精神文化的栖息地。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都堪称园林建筑中的经典,各自体现了东方园林典雅、悠然、人文的特点。中国皇家园林首开园林的历史纪元,据记载中国园林至今已有3400年的漫长历程。而日本文化是日本本民族文化与传入日本的中国文化的一种融合,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漏着中国文化的影子,但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它也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和民族个性。日本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园林特点;文化融合;民族个性

一、造园思想

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似性、共通性表现在各个方面,但同时又具有各自的特点,体现出各自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就造园立意方面来说,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呈现的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派并立的格局。皇家园林偏重礼制,所以都会比较偏儒家一些,而文人园林偏重隐逸和自由,所以偏重道家更多一些,后来佛教传入后禅宗等佛教思想也对中国造园理论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仍然不是主流思想。

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是其代表,13世纪,由中国传入了禅宗和南宋山水画,禅宗的哲理和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对日本园林产生了重大影响。典型的枯山水多见于寺院园林,是小型的坐观式庭院,旨在营建一处有助于参禅悟道的视觉场所。规模一般都较小,一般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砂象征湖海,石块或单独或三五成组放置,以示崇山峻岭或者层峦叠嶂。不植高大的树木,只植少量乔娇多姿的灌木,不种花而种植蕨类、青苔等。极其简洁的景物蕴含着极其深远的寓意,体现的是淡泊、玄远、寂灭、往生的宗教情怀,需要心灵的感悟才能体验其中的意趣,“禅”的意味非常浓厚。

二、审美意识

儒、道、佛思想在中日两国文化中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决定了两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差异,并在园林文化中体现出来。

(一)意境的深与远

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写意山水园林著称于世,中国造园比较擅长以模拟大自然为主要手法,并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创造园林意境。其中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山庄总体布局分为前后苑,苑林区又分为三大景区,其中,湖泊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区象征北方的名山,把中国南北风景融于一园之中。山庄不仅是一座避暑苑林,也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这种创作意图借助于园林布局加以体现,并与园林景观完美结合,可以说是传统造园艺术的又一大飞跃。

日本古典园林虽然也是以自然山水为造园主题,目的在于典型的再现大自然的美,但其主要特点是“写意”。之后随着中国禅宗和南宗山水画的传入,促使日本形成了一种极端写意的风格。其主要风格为恬淡抽象为主,把宗教的哲理和造园的艺术融为一体,也使造园抽象化到极致,这是日本园林的主要成就之一。

(二)一个“崇文”一个“尚武”

中国讲究“崇文”,中国文人在艺术中一直占领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造园艺术亦是如此,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隐逸思潮开始流行,人们寄情于山水,对自然的审美日趋成熟,其标志便是山水艺术的大兴盛,这个时期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进入鼎盛。中国园林乃至传统习惯无不讲究含蓄美,它受诗画艺术影响较深,诗贵含蓄,所以园林便也有此特征,强调含蓄深远的意象美。追求自然与追求含蓄这两个方面又有着相仿的地方,所以更加深切的联系了文学与园林艺术的结合,园林要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大自然深广的内涵,就必须高度精简,讲究意境,而意境本身就包含着含蓄的内涵。

日本的园林往往充满着武力,自从日本进入了近千年的武士统治开始。这一时期诞生的石庭面积狭窄,常常是满庭白砂,一无生物,令置身其中的人始终绷紧神经,如身临战场一般。而大名园林更是让人感受到日本园林尚武的气氛。最突出表现就是大名园林中普遍建筑有马场和射箭场,成为训练武术、展示武功的场所。

(三)审美的特殊性

中国古典园林多是抒情的,出世的。人们在院中游玩,休憩,连皇帝自己都要自比为与世无争的樵夫渔翁,中国园林一般都是自然式的构图规则支配着建筑,使建筑尽量自然化,造园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在园林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花草树木,更可以静下心来体会其中的人文内涵,一座园林不仅仅是江湖丘壑,还代表着一种生活理想,一种文化精要,在中国的园林中,从园林的命名到建筑物的联额都是一种风雅至极的事情,文学与造园的结合无不体现在每一个地方。

日本属海洋性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生长周期短,更新比较快。就给人造成了一种短暂易逝的生命的无常感。如日本的国花,樱花,其缤纷绚烂之极时正是枯寂、败落之时。因此,日本人的国民性中根深蒂固的保持着对永恒的渴望,枯山水鲜明的体现了日本造园的这一特点,以石块做山,白砂为水,没有花木的交替枯荣,没有水体的潮涨潮落,一切都是恒定的,不会变化的,所以枯山水最根本的追求便是美的永恒与凝固。

三、布局结构

中国地域广阔,园林内容多以山水相依的景观为主,园林布局夺采用西北筑山、东南多水、主体建筑隔水面山的形式,皇家园林因为规模太大而划分空间以适合人的尺度,私家园林因为规模较小而划分空间以增加游览内容和游览行程,这边是中国园林园中园的处理技巧,这是一门化空间为时间的艺术。

日本为岛国,四面临海,以水为伴,所以日本园林多以海景再现为主,日本园林在平安时代有轴线式的寝殿式庭院、净土庭园,主体建筑、中岛、水体都位于中轴线之上。日本园林规模普遍较小,游览多以静观为主,园林多要求开敞。

日本的茶庭除外,为了取得清幽宁静的环境氛围,有助于人们参禅悟道,茶庭一般单独建造在庭园中。茶庭是日本园林中的独特类型,其他园林系统一般没有,此类园林式专为举办茶道活动而设的,一般面积较小,格调洗练简洁,其主旨就是要把茶客从喧嚣的街市引领到深山幽谷的山居之中。

四、建筑

日本建筑大致上可以认为是隶属于中国建筑体系。随着历史的发展,日本建筑开始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地域辽阔,在北方皇家园林和南方私家文人园林之间建筑风格本身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者崇尚华丽富贵,后者追求精致雅趣。日本园林建筑尺度非常小巧,外观精巧雅致,建筑材料使用纯木较多。

五、植物

日本园林大部分都是由植物、山水构成,对花木则是只求野花小草,不求名花奇石。在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有一个特点,同一院内的植物品种不多,基本上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另外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而美观。

六、水景

中国园林以高山流水相伴,多表现为大陆型和山型,日本则属于海岛,以海洋为伴,故园林表现为海岛型和水型。日本庭院中水体的面积一般较大,庭院的景观构成、建筑布局多以水体为中心展开。中国园林中的主体建筑一般都是正南北的厅堂。山水格局上,日本较偏重于水型,不管是真山水园林还是枯山水园林,都是以真水池或者枯水池为中心。

中日两国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因其出处相同,而时间、地域、审美等因素的影响,让两国园林在相似之中却有着各自无可复制的特点,中国的“天人合一”哲学观念,日本的独特民族特性,都让园林有了各自成熟的发展方向和特点,而且两国的园林特点也会有越来越明显的差异,最终形成屹立于世界园林的两朵奇葩。

参考文献:《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王海云著云南工业大学学报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日本园林与中国文化》许金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王远清

邮寄地址: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周营乡农村信用社

徐林青(收)

邮编:466322

电话:1352626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