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杨爱伦

杨爱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资产管理部130033)

【摘要】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其执行医院职能的物质保障,如果医院对自己的资产掌握不清,就成为贪污腐败滋长的温床。因此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处理好“采购”与“管理”的关系,扭转重采购轻管理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内容提出目前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特点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68-02

一、医院固定资产特点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1.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每年医院都会添置新的办公设备、医疗器械等固定资产,其具有数量大、科技含量高、价值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从管理的角度说,因其种类多、流动性强,随意使用、借用,流失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一大难点。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招标、折旧、保管、处置、盘存、减值准备等方面。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一)固定资产存在的弊端

1.产权不清,责任不明

公立医院属于国有非盈利性质,资产归国家所有,医院会受到国家的行政干预,干预过多,就会使医院缺乏自主权,并且没有独立的机构依照法定程序对医院资产做出保全与增值。加之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国家来说,未对医院资产实行有效管理与监督,致使医院的法人、资产的使用人能轻易享有占有、处置资产的权利,导致国有资产变为医院资产,甚至变为个人资产。正是由于公立医院对产权的缺乏,造成债权与所有权不清的现象。

2.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受到旧习惯的影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长时间无章可循,没有明确的资产使用人和管理人的相关职责、权限,使得管理职能分散,责任不明。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部门之间沟通受阻,出现相互抵制、拉对方后腿的现象,缺乏有效的分级管理,造成固定资产账目与实账不清。

3.对医院国有资产认识有误解

有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国家财政拨款形成的资产才是国有资产,而自己创造的结余购买的以及以其他方式受捐赠所得资产为私有资产,可以无需报批即可自行处置、报废,这种错误思想将导致资产流失,给国家、集体造成巨大损失。

4.会计核算不及时

会计核算工作是客观、全面、细致的反应医院的业务发生、运转情况,但是如果核算不及时,无法真实的反应经济业务发生的情况,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事实。以固定资产盘点为例,有些资产已经报废无法使用,而未做报废申请,在固定资产账中任然继续提取折旧,无法从账面上真实反应固定资产实物情况,账实脱节。会计核算不及时是对无偿调拨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盲目性,这将使隐存的失利风险增大。

(二)对策

1.强化医院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建设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体制的影响,使得医院管理上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形成了成本核算体系不健全的局面:固定资产管理不严格,又缺乏有效监督。因此,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迫在眉睫。全面预算管理,是通过综合考虑医院可取得和利用的人、财、物及信息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将资产管理融入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监督、绩效考核等各环节。通过预算使固定资产管理提上一个新台阶。

2.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切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一系列详细具体的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内部控制制度,来约束和控制医院各个经济事项和各个环节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把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种医院文化渗透到医院的运行管理中,让医院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都能按照制度要求工作,每一个人都自觉遵守、实行内部控制的规定,使医院的固定资产高效的为社会、为医院服务。

3.强化管理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业务、临床教学、科学研究的物质载体,如果一个医院资产不清,流失严重,就成为贪污腐败滋长的温床。然而往往受到传统思想的干扰,重采购,轻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重点之一就是要强化管理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使管理者认识到资产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审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来治理,更需要的是医院内部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规范性管理和监督检查,从而有效地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强化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的是掌握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人来完成,只有爱岗敬业,事业心强、有技术专长的人才能胜任。要经常组织资产管理的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促进实物资产管理规范、有序。

三、结论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用,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下,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锐,冯占春,陈莉等.关于我国公立医院经济效率的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5-7.

[2]李用.大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缺陷分析.财会通讯(综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