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意义与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浅析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的意义与途径

汪行舟温金英任慧

汪行舟温金英任慧赣南医学院341000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浅谈了阅读的必要性、意义与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经典人文素质

高校教育培养的是各个行业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理应强调人的精神建构,造就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兼备的全面人才,从而适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求。从高校学生阅读现状的视角很容易看到高校教育中高品位的阅读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一、高校学生的阅读现状

高校生课外阅读时间越来越少。赣南医学院日前针对大学生读书情况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天用在网络上的时间平均是读书时间的3倍;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不足15%。高校生的状况更令人担忧,几乎80%以上都有利用课余时间出去挣钱的经历,这占据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此外,就业的困扰,令他们没有心思读书,尤其是那些需要静下心思考的经典作品。

高校生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存在“偏食”现象。大学生的课外阅读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诗意地栖居”──注重人文知识修养的阅读到“数字化生存”──注重实用的阅读,这是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突出现象。对赣南医学院学生最近读书情况的调查显示以下几个热点:四六级英语考试书、计算机应用相关的书、求职宝典类的书,还有就是娱乐消遣的书。有极少的同学还对文学名著保有着热情,而百家讲坛的系列图书在图书馆的借阅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二、高校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意义

文化经典这里主要是指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有重大影响,历经岁月沧桑不减其价值的著作。这些作品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展示了历史、文学、哲学等各方面的成就,反映思想的流变和文化的发展。

(一)合而不同:保持民族特色,弘扬民族精神。

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高校生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文化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文化也张显出其文明性和先进性,逐渐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作为技术型人才的高校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

温柔敦厚,文质彬彬,以他人为重,具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讲求道义,注重整体利益。这些也许还不能完全概括我们的民族精神,但一定是其核心,它们以文本的方式潜存在暗香浮动的中国经典中。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在读经典中,我们传承了自己的文化,保有了自己的民族底色。

(二)君子不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质。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我国高校教育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轻文化”的现象,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人文素质培养。许多学生只讲实惠、功利,不讲理想、道德,缺少合作精神,人文知识匮乏,缺少应有的品格修养和道德情操,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著名学者钱伟长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深、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这无疑指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也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

高校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包括一般专业能力以及适应各类职业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学校除了强调职业岗位能力外更要有意识地增强对学生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的培养,而阅读文化经典,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学生阅读文化经典的途径

高校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但他们毕竟还是成长中的年轻人,不尽人意阅读现状需要通过有效方式去引导。文化经典阅读的终极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在这一点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应该达成共识,回归经典,热爱阅读,让校园充满书香,这是也应是我们共同追求的境界。

(一)探索适合高校生的科学合理的阅读结构,找寻适合高校生的亲切通俗的普及角度。

高校生的阅读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在一项对医药类高校学生的课外阅读调查中发现,学生的阅读主流为实用、消闲类读物;文化经典阅读所占比例为19%,其中传统文化典籍只占7%,通俗文史读物占12%。我们不能否定学生实用、消闲类图书的阅读,这是严峻的就业现实和社会时尚休闲风气在校园生活中的反映。在文化经典的阅读中,唐宋诗词、《史记》、《论语》等中国传统的文史哲经典根本不在学生的视野之内,学生的阅读带有专业特点,如《本草纲目》、《黄帝内经》,这种特点在实用学习类阅读中更占有很大比例,如《现代药剂学发展》、《中国药典》;此外学生更倾向阅读那些轻松有趣的读物,如《漫画中国思想史》、《明朝那些事儿》。

大部分高校学生是喜爱阅读的,他们阅读的取向是有用,有趣。如果我们能够挖掘出文化经典中的智慧和意趣的成份,就可能引领学生高品位的阅读。所以,我们的视角就是力求拉近文化经典与学生的距离,不仅在观念上倡导,重要的是探索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并且这些做法应该是通俗的、活泼的、雅俗共赏的。高校教师应对中国文化经典进行研读,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阅读心理进行研究,探索出合乎实际的阅读书目,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阅读结构。分析学生阅读兴趣取向,不全盘否定而因势利导地去探寻富有亲和力的通俗的普及文化经典的角度。

(二)创建以文化经典阅读为主题元素的校园文化品牌。

有的高校院校从加强课程建设、优化教学体系与内容的角度对文化经典资源进行了开发,开设了一些课程,如大学语文、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古典诗词鉴赏等。这就要正确处理专业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高校生学制短,专业课和职业技能课的教学时数本已十分紧张,所以我认为在课程建设的同时,应该把文化经典阅读的主要力度放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而且阅读在某种角度上是个体行为,阅读需要倾情投入,需要耐住寂寞,需要独立而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阅读又应该是一种群体的行为,因为阅读需要交流,需要一种书香氛围。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相结合,才会成为一种完美的阅读。所以创建以文化经典阅读为主题元素的校园文化品牌是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现代课程理论把校园文化称为一种隐性课程,它就属于“良好的育人环境”的重要元素,不管我们是否关注和利用,其中育人的影响时时都在发生,它也会为塑造学生的品质提供文化影响。应该利用这样的契机,以文化经典为核心,选择有趣有用的阅读对象和阅读角度,多方挖掘经典中的哲理与意蕴,以灵活多样的形式推广普及中国文化经典,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阅读品味,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科学的阅读观,从而培养学生勤学、善思、懂理的性格,陶冶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进而提升文化素质,为其发展提供一个平台。让高品位的阅读成为一种常态,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素鹏.图书馆与文化经典阅读之我见[G].贵州数字图书馆,2009.12

【2】张吉琳、万超群.高校高专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