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1

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田时超

田时超

〔摘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成功地运用语言尤为重要。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如何运用语言。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言重要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要当好一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成功地运用语言尤为重要。课堂是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阵地,要借这块阵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必须掌握语言这个基本功。从20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达到如下要求。

1要用普通话

普通话是国家规划化的语言,人人都能听得清,听得懂,而且给人以优美动听的感觉,使学生除获得知识外,还感到是一种艺术享受。如果用地方语,由于发音不准吐字不清,会使学生费解或误解,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如有的教师讲话“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鼻音“n”和边音“l”不分,致使学生在下面交头接耳,甚至哄堂大笑。这样,教师的讲课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国家把普通话规定为教师的职业语言,语文教师在课堂熟练地使用普通话,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是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师用普通话讲课是十分必要的。

2语言要准确、精炼

教师在讲课时,要尽量使用准确的概念,作出科学的分析与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积极打开学生的思路,这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的概念含糊不清,判断模棱两可,推理自相矛盾,定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正如学生对有的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效果的反映那样:“你不说我倒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必须准确而严密。学生最公平,他们说,某老师简短几句话就把复杂而抽象的内容说得一清二楚。用笔记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如果教师语言拖泥带水,语病丛生,不仅影响学生掌握知识,还会把不良的语言习惯传染给学生。学生常在课后议论:某老师的语言“油”太少,“水”太多,真称得上是“啰嗦先生”。这样学生的精力和时间白白地被教师的语病浪费了,还谈得上什么传道、授业、解惑呢?

3语言要鲜明生动

课堂上,教师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外,大量时间是用鲜明生动的语言,解释概念,阐明观点,分析道理,表达感情,使学生借助教师语言,再现生活画面,增强爱憎分明的感情,获得新的知识。有位教师在概括煤的价值和用途时说,煤是“色的宝石,工业的面包”,形象的几个字便展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还有位教师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当讲了作者四次流泪后,就用平缓而深沉的语调问:在今天优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下,我们应该为社会做哪些贡献?一句切中要害,打开了学生思想的闸门,从而收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效果。

4要有趣味,并以姿势助说话

幽默风趣的语言犹如生活中的“调味品”。可以增进“食欲”,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讲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在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时,着重强调了动词的妙用。如孔乙己排出四文大钱中的“排”字和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字,不但读得绘声绘色,而且辅之于动作,从而揭示了人物可悲可笑的性格特征。并由此而升华开去,引导学生如何准确而细致地观察生活、再现生活。这样一来,通过教师的语言、姿势就能给学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5语言要有节奏感

内行人都懂得“文似看山不喜平”的道理,而讲话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堂课始终都用平板的语调,泛泛而谈,学生会昏昏欲睡,如果像快抢“连发”,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承受不了超重的“负荷”,他们就会索性不听;要么像战役结束后放“冷枪”,学生们会感到供不应求。所以教师的语言必须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快慢,形成课堂气氛的波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平时叙述教材内容时,可以策马而过,讲到重点难点时,则可以“原地踏步”,并配以板书。字体要大而醒目,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讲到诗情画意时,语调可以柔和而舒展,并引用恰如其分的比喻或配以手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当需要抒发悲愤情感时,语调可高亢而深沉,并调动排比和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语言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样一堂课下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教师满意地完成了任务,学生愉快地获得了知识。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维的衣裳。”要把这“衣裳”裁好做精,非下苦功不可。学生获取知识,要借助教师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还要努力练好说话的本领。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仁县回龙镇纳壁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