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

杨关军

———初中数学探索与研究

杨关军

有人视劳动为辛苦,而有人却视劳动为快乐。不是吗?看有些建筑工地上,有的人偷奸耍滑,投机取巧,却一脸愁容,而有的人却积极主动争干重活还乐呵呵的。

学习数学也有类似情况,有人感觉数学枯燥无味,视为苦恼之事,厌学逃学。而有人觉得数学魅力无穷,学得津津有味。有史为证,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少年失学,边做生意(为父亲看卖东西的摊子)边自学,有时面对顾客,答非所问,闹出一些笑话。又有后起之秀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文化大革命时间极其艰苦的研究环境里进行艰苦卓越的数学研究。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上两人的事迹都说明了数学魅力无穷,钻进去了就乐在其中了。怎样让学生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呢?这正是愉快教育要做的工作。数学愉快教育,就是运用适合青少年特征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那么有怎样的方法和手段呢?探索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1创设好奇情境。人人都有好奇心,青少年尤其旺盛。有位老师为了创设好奇情境,绘声绘色地讲了华罗庚和陈景润的故事之后,问学生,从他们对数学如醉如痴的钻研中,我们想想,数学王国里是荆棘遍地,寸步难行,苦不堪言,还是鲜花遍地令人留连忘返而乐在其中呢?学生齐声回答是后者。老师即吟诗一首:“人说海上有仙山,隐在苍茫云汉间,欲寻仙山划船去,不登仙山誓不还”。吟后又说,数学就像海上的仙山,你们有没有信心去探寻,登上去,发掘奇珍异宝,获得快乐?大家齐声回答“有”!学生在好奇的氛围下初步感受到数学是美丽而亲切的,畏难情绪一扫而空。

1.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快乐思维。人的思维有积极的时候,也有怠倦的时候。当未遇任何事情时不愿思维,但当遇到关心的问题时,思维便马上活跃起来,形成思维激情。问题得到解决,便产生了快乐感。基于这种心理特征,老师讲授知识时如果一味平铺直叙,时间长了,学生便听得如同催眠曲,产生思维怠倦。如果设计一些问题,在讲授新知识的开始,将问题抛出来,就会激发思维激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增强快乐感。

例如:讲相似三角形这部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有位老师是这样做的。他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说解放战争中,某部队来到一条大河边,河上空无一船,后又有追兵,必须在较短时间内搭一座浮桥。浮桥需要多少木板,要由河宽来决定。由于没有现代化测量工具,同学们想想,他们会怎么办?这时学生们来了兴趣,有的说拿根绳子,由一个战士带上游到对岸,量出绳子的长度就知河宽了。老师又说当时无绳子,即使有,又太费事,还有什么办法?同学们回答不上了。这时老师便抛出了本堂课要讲的课题“相似三角形”。说学了这课你们自然就会知道他们怎样测出河宽了。

这节课,由于有了问题情境,同学们兴趣浓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漫步在鲜花盛开的数学公园,心情舒畅地学到了知识。

2层层启发,步步深入,促进教学过程自然而顺畅例如:讲授相似三角形知识,一下接开正题讲概念,原理及运用,未尚不可,但为了学生接受知识的顺畅,不防作如下处理。

2.1讲相似的概时引入生活经验。比如向学生提问:一幅大桥的照片和真实的大桥同相同还是相似?这样设问必定引起学生的思考(因为生活中有人将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然后得出结论:是相似而非相同。因为相似是指两种图形(实物与照片或大图形与小图形)相关数据比例相等但数据不相同。这样,学生对相似概念的理解更深刻(这是由生活经验切入过渡到得出结论的由浅入深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由书本到实际,循序渐进不要用老师包办怎样怎样操作,看是走捷径,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不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违背了素质教育规律。

例如:以前面提到过的测量河宽为例,我们可以从当地一个河边进行实地测量。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首先复习书本知识,画出运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河宽的示意图。

如图:

即过河近岸O点作直线垂直于对岸河边CD于A,选B,过O点作直线(其中A、B是由视线观察而定)。连结A1B1,使A1B1平等于AB,然后将示意图落实到实际场地,再画出测量图。根据相似三角形原理,△AOB∽△A1OB1,所以OA1:A1B1=OA:AB(其中OA1,A1B1可以实际测得为已知数)所要求的未知数OA(河宽)可由公式求出。即OA=OA1·AB/A1B1这时老师提问:对岸AB只能隔河相望,不能测得,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办法。因为对岸上有行人,可以假设人的高度,由观察得出AB的长度(这是凭经验观察得出的大约数字,只要尽量准确即可)。这样隔河测宽的数学实践活动就圆满完成了。

2.2开展数学竞赛活动。任何一个行业,竞赛都是必须不可少的。就说打篮球吧,一个人练球和两人对练,其心理状况是不一样的,前者孤单,兴趣不能持久,潜力不能发挥到极至,快乐程度便有限。两人对练,由好胜心产生激烈竞争,便从以上各方面提高了效力。数学也一样,经常开展数学竞赛活动,能增强学习效力,消除学习疲劳,增进学习快乐感,从而提高学习效能。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让初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好数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