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潘颖群

潘颖群(广西都安县人民医院广西都安5307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024-02

【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在第一产程末或第二产程开始,常规采用9号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胎肩娩出后即给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20U,待胎盘娩出后按摩子宫,配合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本组1446例产妇经过产前、产时、产后预防、监测及护理,发生产后出血23例,产后出血率为1.59%。对23例产后出血的产妇,我们通过严密监测、有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预防宫缩乏力性出血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

【关键词】阴道分娩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宫缩乏力产后出血预防及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1],约80%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2]。我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阴道分娩1446人,产后出血23例,产后出血率为1.59%,我们通过对23例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了严密监测、有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阴道分娩1446人,产后出血23例,占分娩者1.59%。出血原因:宫缩乏力17例,占73.9%,胎盘因素3例,占13.1%,软产道裂伤2例,占8.7%,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4.3%;初产妇8例,占34.8%,经产妇15例,占65.2%;急产2例,占8.7%,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11例,占47.8%;新生儿体重:<3500g以下9例,占39.1%,≥3500g14例,占60.7%;产后出血时间:产后2h内出血18例,占78.3%,产后2-24h出血4例,占17.4%,产后24h后出血1例,4.3%。阴道出血量:500-800ml21例,占91.3%,800-2000ml2例,占8.7%,发生出血性休克2例,占8.7%,均痊愈出院。

2预防及监测

2.1妊娠期

加强孕期保健,定期接受产前检查,及时治疗高危妊娠,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肝炎、贫血、血液病、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的孕妇应提前住院待产,向孕妇宣传住院分娩的重要性。

2.2分娩期

2.2.1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食物,注意休息,防止疲劳和产程过长,合理使用镇静剂。

2.2.2第二产程注意保护会阴,适时适度行会阴侧切,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避免胎儿娩出过快,造成软产道损伤。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2.3第三产程于胎肩娩出后即给产妇静滴缩宫素20单位,待羊水流尽后用聚血器置于产妇臀下,收集出血,精确测量产后出血量,常用容积法+称重法,杜绝目测法。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按摩子宫,待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若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胎盘尚未娩出,不要盲目的等待,行徒手取胎盘术,并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有无副胎盘,同时注意按摩子宫;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如有应及时给予缝合。

2.2.4第四产程[3],产后2h产妇仍然需留在产房接受监护,本组78.3%的产后出血是发生在这时期。所以这时期应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及全身情况,每30分测量血压、脉搏、体温、呼吸,注意观察宫缩、膀胱充盈情况、阴道出血、会阴伤口疼痛情况,防止隐匿性出血。特别要警惕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早期症状如打哈吹、口渴、心慌等,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相应处理。

2.2.5督促产妇及时排空膀胱,尽可能在离开产房前排尿,产后第一次排尿时要有人陪同,以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至晕倒等意外发生。

2.2.6早期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4]。

2.3.7对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产妇,注意保持静脉通道通畅,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3急救护理

3.1抢救

3.1.1发生产后出血时,不要惊慌,要冷静沉着应对。召集组织抢救人员立即到位,急救物品及药品都处于备用状态。有1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5]。

3.1.2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行静脉切开,迅速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

3.1.3立即抽血,做好定血型、血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的准备

3.1.4尽快查明出血的原因,可根据阴道流血发生时间、量与胎儿、胎盘娩出之间的关系初步判断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迅速止血。若是宫缩乏力,快速静脉点滴缩宫素,按摩子宫,必要时米索前列醇200ug直肠给药[6],如膀胱充盈或疑宫腔有积血时,先行导尿排空膀胱后徒手进宫腔取出血块,以利于子宫收缩。针对出血原因进行相应处理,如软产道裂伤即行缝合术,胎盘胎膜残留者刮宫术,凝血功能障碍者,要及时输血、补充凝血因子等。

3.2护理

3.2.1给予保暖,输氧,取平卧位,使用多参数心电监护,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皮肤色泽,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准确估计出血量、尿量,并做好记录。

3.2.2出血、休克纠正后,适当鼓励并协助产妇进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和阴道流血量等。产后2小时,产妇情况正常,方可送回母婴室。回病房后,护理人员应督促其及时排空膀胱,以防影响子宫收缩,再次引起产后出血。

3.2.3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0.25%碘伏消毒液擦洗外阴二次,用红外线烤灯照射15分钟。常规监测体温,注意恶露量、色及气味,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有利于正确判断病情及进调整治疗方案,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3.3心理护理

产后出血一旦出现,绝大多数产妇都存在恐慌心理,会表现出异常惊慌、恐惧、手足无措,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危,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医护人员,但由于出血过多与精神过度紧张,有些产妇很快进入休克昏迷状态。此时医护人员要善于把握时机,及时进行心理治疗及护理,以配合抢救[7]。主动热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疾病有关知识及诊疗措施向产妇讲清楚,并随时纠正她们对出血的错误估计或判断,对于意识清醒的产妇,告诉她宝宝很可爱,从而缓解其紧张现焦虑的心理[8],增强产妇同休克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增进其求生的欲望,以配合医护人员抢救。在做好抢救护理工作的同进,尽量满足产妇的合理要求,如抚摸、帮其擦汗或喂水等。在病情的观察中,若出现好转趋势应及时告诉产妇,使其良好的心理状态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

4结果

经阴道分娩1446例,通过缩宫素联合子宫按摩综合处理,发生产后出血23例,产后出血率为1.59%,控制在2-3%以下[1];通过对23例产后出血的产妇严密监测、有效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均痊愈出院。

5讨论

①根据我科临床资料显示,产后出血与宫缩乏力、孕产次、婴儿体重密切相关。所以做好孕妇产前、产时的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因素,及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②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观察病情。③临床资料表明,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尤其产后2小时内是产后出血发生的高锋期,所以预防宫缩乏力是降低产后出血的关键[9]。正确处理好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宫缩素20U静脉滴入,目的是加强子宫收缩促使胎盘剥离,胎盘娩出后配合子宫按摩,使子宫壁血窦闭合,将子宫腔内积血挤压出来,经过上述处理一般都收到很好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④产后出血原因除了自身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如产妇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疲乏都导致产后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所以要安慰产妇,做好心理护理,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产过程,不要惧怕,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分娩,配合医生护士助产士工作。对于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产妇,要其实给予疏导,避免一时精神崩溃导致产后大出血,因此对产妇实施心理干预,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有助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10]。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24-227.

[2]方丽玲.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6):1484-1484.

[3]马丽红.第四的程的护理[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8,14(4):5093-5093.

[4]张云.57例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01:155-155.

[5]陈建钦,林秀云.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对策[J].医学创新研究,2006,3(12):78-79.

[6]李惠珍.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80例[J],广西医学,2006,08期.

[7]孙美玲.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4):184-185.

[8]张春平.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治疗及预防[J].CHINESEGENERALNURSINGJuly,2009vol.7No.78.

[9]杨晓杰.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09,(22).

[10]朱萍.38例宫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8):167-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