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三个聚焦实施精准扶贫于菲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着力三个聚焦实施精准扶贫于菲菲

于菲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要: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新阶段,扶贫的形式和任务都发生了改变,正确认识精准扶贫的概念和意义,对于下一步实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具有前瞻性。本文分析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河镇的精准扶贫现状,以期为精准脱贫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精准识贫;精准脱贫;脱贫举措

贫困,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区发展差异大、农村人口数量多,且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解决贫困问题刻不容缓。因此,在当今人均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挑战下,研究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精准扶贫的概念

精准扶贫,是对应粗放扶贫而言,分析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以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根本目标,以“扶真贫、真扶贫”为核心要义,变大水漫灌式扶贫为精准滴灌式扶贫,把政策和措施下沉到村到户,通过对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的精准帮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原因,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二、精准扶贫政策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但从脱贫攻坚战实践成效来看,存在不精准的问题,表现在贫困识别不准、扶贫举措不准、脱贫质量不高。针对“不精准”问题,2016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

在脱贫攻坚中,认识和解决好精准扶贫的问题和挑战,可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中逐渐找准路径和方式。2016年12月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脱贫攻坚首战之年的情况汇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脱贫攻坚目标,要解决突出问题,要狠抓精准扶贫落地,要激发内生动力,要从严考核监督,要在脱贫攻坚中培养锻炼干部”。2016年12月31日,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用六分之一篇幅讲脱贫攻坚,并向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致敬。2017年1月24日,总书记专程到河北张家口调研脱贫攻坚。2017年2月21日,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把“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作为主题,并总结了脱贫攻坚的5条经验,“强调要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和看望政协委员时,都强调“要抓好脱贫攻坚,号召所有扶贫地区的领导干部都要坚守岗位,要保证人员的稳定。要求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这些重要论述的主题,就是如何深化精准扶贫,确保脱贫攻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三、海河镇精准扶贫现状

海河镇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射阳西部,与建湖、阜宁、滨海三县交界,总面积243平方公里,人口近11万,辖25个行政村和3个居民委员会。截止2016年底,该镇共有建档立卡户3108户6447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346户3143人,低保户1639户3159人,五保户123户145人。因病致贫1993户4138人,因残致贫607户1282人,因学致贫58户159人,因灾致贫8户23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406户788人,其它原因36户57人)。近年来,该镇就精准扶贫工作采取了有益尝试,2016年已成功脱贫891户1983人。

四、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在政策落地上,我国扶贫工作的探索,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反贫困理论积淀,取得了一系列的扶贫理论突破,形成了一套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但是,在精准扶贫方面的研究尚存在着不足和可提升的空间。因此,进一步研究分析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于完善我国扶贫工作理论,符合发展形势要求,适应当前形势显得极为必要。因此,选取某一区域,总结它精准扶贫的经验,分析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对研究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实际调研中,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的构建来说,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经济工作。这是宏观环境与宏观趋势的重大变化,而且是精准性的变化。一是穷而不符的现象。部分老人儿女条件很好,但不尽赡养义务,老而无依,实际很穷,但又不符合政策,出现谁来养的问题。二是符而不脱的现象。个别贫困人口,懒惰成性,接受临时救济,却不接受脱贫计划,整日昏昏沉沉,不思进取,安于贫穷,不愿脱贫。三是脱而不退的现象。部分达到脱贫标准的农户,感到政府政策太好、上边项目很多、资金来得容易,脱贫了却不愿意退出,仍想继续甚至长期接受帮扶。现实中没有具体操作程序,强行断奶,有可能产生不稳定因素。

五、精准扶贫工作路径探索

一方面,聚焦扶贫对象。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开展好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确保扣好精准脱贫的第一粒纽扣。要创新排查方式,力争实现一户不漏,实现家底清实力明、户数清成员明、人员清信息明、事项清情况明的“四清四明”工作目标。以海河镇为例,为保证扶贫对象的全面性,组织全镇300多名镇村干部,利用30多天时间,对全镇范围内农户开展了逐户逐人走访的“乡土大调查”活动,对涉及农户近200项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全面摸底登记,建成“民情数据库”。要健全评审机制,努力实现一户不错,对排查出来的贫困对象,落实“五看”工作法(先看房、次看粮、再看学生郎、还看技能强不强、最后看有没有疾病重病躺在床),再次逐户登门,逐项核算,最终确定扶贫对象范围。要注重群众参与,确保实现一户不多,充分尊重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使群众成为最终的知晓者、参与者、监督者和把关者,确保识别标准“接地气”、识别程序“扬正气”、识别结果“人服气”。以海河镇为例,专题组织对评审要求和复评锁定的用户张榜公布,保证贫困人口识别结果的客观公正。

另一方面,聚焦扶贫政策。要因户施策、因人定制,是制定脱贫路线图、时间表,明确责任人的关键环节、核心要素,聚焦精准,不仅要落实工作责任,更应当提升到政治责任,全面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方略,全面推进扶贫领域改革创新。以海河镇为例,该镇推广脱贫孵化基地,采取低收入农户租赁、吸纳务工学技术的形式,通过孵化,实现复制,实施精准帮扶,实施四个托底,对“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过不起年”的贫困户开展救助,有力示范带动,保障扶贫工作精准性。

同时,聚焦责任体系。要健全地方政府督查考核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作,重点核查扶贫对象准不准、脱贫需求清不清、帮扶措施实不实、资金项目有没有、深入农户去没去等“五查”活动,对贫困对象和帮扶对象实行双向管理和考核,从而保证了执行政策不走样、脱贫计划不落空。要健全扶贫团队任期目标机制,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细化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任;签订脱贫攻坚年度目标承诺书,有力保证各级党员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落实到精准减贫上。要健全责任对象常态包保机制。实行“三个一”常态包保机制,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一个经济强村、一个帮扶工作组,包保贫困村脱贫工作,安排一名机关干部、一名村干部、一名致富能手定向联系包保,不脱贫不脱钩。

参考文献

[1]大数据支持下的精准扶贫路径选择与模式创新[J].吕元媛,蒋春花.经济研究导刊.2017(29);

[2]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莫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2);

[3]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邓维杰.农村经济.2014(06);

[4]浅谈扶贫开发工作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J].程芳,杨雨鑫.农村工作通讯.2011(09);

[5]“到村到户”精准扶贫模式实践及其启示探究——以贵州省毕节市为例[J].贾文龙.山西农业科学.2015(12);

[6]精准扶贫主体行为逻辑与作用机制研究[J].庄天慧,陈光燕,蓝红星.广西民族研究.2015(06);

[8]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唐任伍.人民论坛.2015(30);

[9]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的可行途径[J].陆汉文.国家治理.2015(38).

作者简介:

于菲菲(1987-),女,汉族,江苏泰州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公共管理在读硕士研究生,陕西杨凌,712100。